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毕磊)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 202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于6月8日在山东青岛举行。在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所、广东省湛江市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举行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 碳减排量转让协议签约仪式, 标志着中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正式完成。 “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是中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该项目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支持下,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组织并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发完成。 “‘蓝碳’一般指海草床、红树林、盐沼海岸带生态系统固定的有机碳。”行业专家表示,该项目通过市场机制开展蓝碳碳汇交易,推动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发挥它们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为实现蓝碳生态价值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本次交易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动海洋碳汇经济发展、实现碳中和等具有示范意义。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将保护区范围内2015年至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按照VCS和CCB标准进行开发,预计在2015年至2055年间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 另外,该项目是中国首个通过“蓝碳”碳汇项目实现机构碳中和的项目,交易所得将全部用于维持项目区的生态修复效果,同时也使周边社区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