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星期四
祝贺!首批55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公示
您所在的位置:阿根廷频道 >  清新福建
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山区开出精神文明之花
2021-09-17 11:47 方炜杭 徐文锦 陈鹏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美玉

东南网9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徐文锦 通讯员 陈鹏)在位于三明城市北部的沙溪河畔,坐落着全国设立最早的精神文明建设专题馆,1986年开放以来,一直是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了解全国和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历程的重要窗口。为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需要,三明市于去年投资近1200万元对展览馆进行提升改造。

今年,中央宣传部新命名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仅有3处,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位列其中。

40多年来,三明市高度重视和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典范和旗帜。广大三明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满意在三明”主题,坚持和发展“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做法,不断增创新优势、创造新经验,使“全国文明城市”品牌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五讲四美三热爱”让“大工地”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端,要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说起。1981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地处我省山区的三明市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尤为迫切。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省选择在三明进行重工业基地建设。195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建设大军来到三明,他们奋战在沙溪河畔,相继建起了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厂、三明重机厂等80多家企业。三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一个飞跃。

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三明整个城市就像个“大工地”,加之建设大军既有央属又有省属还有地属,成分复杂、习惯各异,管理难度大,出现了工业污染严重等“脏、乱、差”问题,改善城市面貌、打造宜居环境迫在眉睫。

三明市委文明办副主任涂进万告诉记者,破题从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出行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八大难”开始。

三明不少市民还记得当年“一篇作文”的故事。1981年1月5日,一名初二学生给当时的三明市委书记寄去一篇名为《等车》的作文,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三明市区公交车少、车辆到站不停、乘客上车抢座等情况。

三明市委、市政府了解情况后,大力推进市区公交改革。投入一批公交车,每辆公交车安排4名精神文明宣传员,轮流跟车,除了报站名之外,还劝导群众排队上车、遵守秩序。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三明的城市公交运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群众乘车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三明将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作为推动“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重要抓手,大搞城市绿化美化,推行“门前三包”整治环境卫生,加强对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的管理,治理“脏、乱、差”,同时倡导文明行为,持续提高服务质量。“路不平、灯不明、沟不通”等民生难题一个个被破解。人人参与,全民动手,市容环境发生了惊人变化。据记载,仅1982年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期间,全市共出动1159辆机动车、16.86万人次,拆除违章搭盖1823间,搬走房前屋后煤堆643处,消灭卫生死角83处,新植树木43万株。

三明市民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由此得到了显著改善。曾经的“工地城”开始向“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型文明城市迈进。

1984年6月,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在三明市召开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掀起了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新的高潮。

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也奠定了三明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发祥地之一的历史地位。

1985年5月,省委、省政府授予三明市全省唯一的1984年度“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最高标准

对于三明市三元区富兴堡街道东霞社区来说,“八大难”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临近傍晚,走进东霞社区,只见这里道路宽敞,环境整洁,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合理分布。广场上,老人们在唱歌跳舞;“四点半学校”里,志愿者在辅导孩子们做功课。

如今来看,东霞社区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老旧小区,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它是三明市第一个按规划连片建设的新式社区。

老住户李聚闽回忆说,当时一大批工业企业云集三元区,人员来自天南地北,这些企业决定一起共同建设一个住宅区。住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公共区域“脏、乱、差”没人管、公益事业互相推诿扯皮、矛盾纠纷没人牵头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6年,富兴堡街道牵头成立了“区域性精神文明共建委员会”,成立办公室、工作协调小组等,制定共建章程、制度和规划,率先开展区域共建实践。

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新人”;科学文化联教,共同提高素质;社会治安联防,共创安全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环境建设联建,共建优美环境;经济工作联抓,共图区域繁荣。“六联六建”探索,让“辖区内的事情由辖区单位商量着办”成为可能,很多问题因此迎刃而解。东霞社区从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此后,三明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广以“六联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共建文明区域活动,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氛围。1993年11月,中央宣传部在三明市召开全国文明办主任座谈会,充分肯定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创建经验。

30多年过去,一些企业改制或关停,东霞社区一度显露“老态”。社区党总支书记叶淑芳告诉记者,前几年三明实施“城市双修”,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当时社区人员满心欢喜地拿着外立面改造方案征求意见,然而,大家都投了反对票。

资金有限,要看得见的“面子”还是要看不见的“里子”?街道最终还是决定把钱用在管线改造上。

房子虽然外观依旧,但脱胎换骨的小区让大家都很满意,很多人主动拆除了杂物间,为公共区域建设让路。

“在东霞,意见有人听,困难有人管,事情商量着办。小区虽旧却整洁,邻里和谐,住得舒心。”街道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共建共享的内涵不断丰富,但“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精神文明建设唯一不变的标准。

[1][2][3][...][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