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快讯 > 正文
论坛回顾 |「川流不息来时路: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学术研讨会
2023-04-23 13:19:38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责任编辑:林华黎

由广州美术学院、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所、龙岩美术馆承办的 “川流不息来时路——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学术研讨会于4月18日在龙岩美术馆举办。

研讨会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美术馆馆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罗礼平教授主持。来自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策展人和胡一川家属代表,围绕胡一川的艺术作品与文献展开发言与交流,以多元、开放的立场和身份展开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广度的讨论。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教授首先感谢来自闽粤两地的与会学者,感谢联合主办方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的鼎力支持,并对本次研讨会作总结发言。第一,通过在胡一川家乡的展览打开了新视野,经由胡一川连接、丰富与本土更多的关联性,挖掘出更多有意义的研究命题。同时延伸出南洋、东南亚研究是福建和广东下一步值得合作、深入的研究领域;第二,从地域视角看,胡一川与红色血脉、福建现代木刻与区域现代主义的梳理等,值得推进和展开;第三,跨界研究、周边研究、个人与时代的多维度关系和建构展览系列等具有建设性视角和积极的贡献。最后,在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所及家属的推动下,将继续推进展览和研究,也希翼以此链接更多的学者加入研究队伍。

image.png

《穿越时光的精神邂逅——重返厦门再看胡一川的油画》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阐述了胡一川与三十年代厦门美专的关系,同时回到与胡一川相关的两大历史语境,即林风眠与克罗多的东方主义、林克恭与厦门美专的折中主义,并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油画整体转向苏联模式时,在三十年代接受绘画教育的人为何难适应?其原因主要在于材料媒介、时空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问题。同时提出折中主义是否必然催生地域风格,并透过胡一川个案看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演变脉络。

《赓续与开拓——胡一川艺术精神的两个维度》

罗礼平(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美术馆馆长;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从赓续与开拓两个维度解析胡一川的艺术人生。一方面从赓续视角看,胡一川先生伟大的艺术人生中赓续客家精神与文脉,赓续闽西红土地的红色血脉。另一方面从开拓视角看,他既是鲁迅木刻运动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新中国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开拓者。胡一川先生为广东的美术事业作了巨大的贡献,他创办的广州美术学院是广东省美术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阵地。

《多重媒介与多重取向:关于胡一川艺术的新观察》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通过两个关键词“多重媒介”和“多重取向”作为胡一川艺术的新观察视角,将他的革命、艺术、教育、行政和个人生活视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胡一川的木刻、油画、摄影、戏剧、音乐、出版物、黑白与套色等不能视作为独立的审美物,应与当地的环境紧密联系。在多重取向上,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土与洋、人生与艺术、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有时被话语塑造所遮蔽,都有待于我们重新去辨析。

《胡一川时期:迟轲的艺术批评、艺术史写作》

樊林(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伴随新的资料的发现和研究角度的展开,将胡一川与迟轲的双向影响和交互关系放置于新中国艺术史的语境中展开讨论,并由此延展至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系统、教学框架确立的更深意义。胡一川先生作为一位教育家、行政执行者,他对广州美术学院的创建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还有大量的资料和史实有待我们去探究。

image.png

《可见与隐视——胡一川木刻<到前线去>的隐形脉络》

沈伟棠(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考察胡一川精神世界深处与鲁迅先生血脉相通的问题。主要通过挖掘《到前线去》与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阿Q正传》两文之间的关联,引发人们关注经典之作何以诞生的文化网络。

《人•时代•丰碑:胡一川的中国现代艺术之旅》

郑娜(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独立策展人)

胡一川的艺术作品与文献回到龙岩这片土地展出,某种意义上是进行一种再构,并抛出有关胡一川艺术创作的若干问题,提出个体的创作必然是生命史、社会史、艺术史的共构,是有机整体的组合。胡一川先生漫长的艺术生涯不是个体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的单线叙事,而是多重社会文化、历史文脉的空间关系的交织与重叠。

《时代、人、艺术三者之关系》

何光锐(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媒体人)

胡一川的艺术风格是在人生中各类机缘造成他最恰当的表达,也正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内在情感促使他在艺术道路上历史选择性地对各种技法进行吸收、调整,最后定型。艺术作品在社会上有三层功能,而具备时代气息的作品是要能够融入生活的。

《大历史与小叙事》

徐东树(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提出艺术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生命状态以及呈现出来的作品能够深刻得让人受到感动。胡一川的展览呈现方式可以更立体、多元,从个人史及时代史两个维度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做。可将胡一川先生作品同与他相关联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并置,产生链接关系,建构一个立体式的展览。

image.png

《山海气度,家国情怀——读胡一川艺术与文献有感》

张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提出依据胡一川先生的作品及文献的直观反映,从生命不息,山海穿梭;人生激荡,时代弄潮;艺术自由,兼包并容;感怀天下,心恋故乡的四个维度解读胡一川先生的艺术精神。一部胡一川艺术作品展,半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史。

《物与非物——从“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主题系列谈起》

朱荔婷(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从“物”与“非物”的关系视角对“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进行探究,指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构建了具有辨识度、认知度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个案研究的展览样本,开辟了沉浸式、在地式展览之外的,以艺术家本体的内在精神进行阐释和叙事的新空间。

《福建现代木刻与区域现代主义》

林宸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博士)

福建现代木刻运动是由上海、北平、广州等现代性先发城市向边缘地区进行文化传播的结果,这个过程伴随着抗战时期的战时交通网络、战争地理空间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福建现代木刻讲求效用、侧重校园传播、注重与戏剧运动等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艺术保持互动的总体特点,并在整体面貌上仍然保留了抗战前上海新木刻的语言风格,这种继承先发地区现代性并融入地域叙事的现象是一种“地区现代主义”。

《胡一川在延安时期的木刻连环画情怀》

王冬松(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通过全面梳理胡一川日记,结合已出版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勾勒出1937-1945年间胡一川在木刻连环画方面的艺术规划和艺术实践情况,从中窥探他在延安时期执着而深切的木刻连环画情怀,并进一步指出胡一川现有出版物(《胡一川作品集》)中部分木刻版画作品在年份标注、名称和排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image.png

肖珊珊 (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所负责人、执行策展人)

提出在当下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所的历史自觉与担当,将继续做好胡一川先生基础资料的梳理工作。打开胡一川艺术作品和文献的库房,与各界研究者、艺术家或各类美术馆等共同拓展胡一川先生研究的完整度和丰富性,让大众看到胡一川先生的艺术世界,让他的精神更能延续下去。

家属代表讲话

胡丹妮(胡一川家属)

深情地回忆起父亲胡一川的生活与工作片段,提及父亲胡一川在回忆录中写道如何正式走上艺术道路和在个人艺术表现风格上所受的影响。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川流不息来时路——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8日-5月18日

展览地点:龙岩美术馆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永定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所、龙岩市艺术馆、龙岩美术馆、闽西书画院

协办单位: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省美术馆、龙岩市博物馆、龙岩市美术家协会、中共永定区委宣传部、中共永定区下洋镇委员会

总策划:谢昌晶 范 勃 王来文 杨 溢  

总统筹:李鹏程 赵胜利 郭浠恒 林丽凤 王永忠 李史明  

学术主持:胡 斌 罗礼平 

展览总监:陈晓阳 梁 明 

展览统筹:洪荣满 胡兴文 张锦华

执行策展:肖珊珊 钟 佳

展览助理:杨 赓 赖清玉 蔡永德 

展览协调:蔡 灿 林秀芬 赖飞扬 

设计总监:张英俊

展览管理:曾德彬 蔡生华 

展品修复:许 炀 王 丹

媒体宣传:薛 燕 江粤军 张 青 郑 杰 

财经事务:杜倩盈 范菊香 

特别鸣谢:胡珊妮 胡丹妮 胡川妮 胡大江 胡以丁 胡以传 罗振鸿 邱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