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推出“学院卓越育人巡礼”专题,分享各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持续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专业发展历程
美术学院创办于1941年,前身为省立福建师专艺术科,首任科系主任是我国著名留法美术教育家、油画家谢投八先生(1902-1995)。办学80多年来,先后为国家输送了7千多名美术与设计专门人才。
学院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美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获批),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美术、艺术设计两个艺术硕士培养方向,美术学(师范,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五个本科专业。美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美术学专业为国家级首批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美术学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及软科、校友会等全国学科与专业排名中皆位于前列。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2022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批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设计类学科专业平台的重大突破。
谢投八教授指导青年教师(1983年),右二为谢投八,右一为范迪安
学院历史底蕴深厚
专业建设情况
美术学院秉承“一专多能、又红又专”的办学传统,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卓越”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美术与设计发展改革的需要、能够承担美术与设计研究及艺术文化传播任务的专业人才。美术学院创办于1941年,前身为省立福建师专艺术科,首任科系主任是我国著名留法美术教育家、油画家谢投八先生(1902-1995)。办学80多年来,先后为国家输送了7千多名美术与设计专门人才。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深刻把握人文与艺术学的发展规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凝聚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资源,构建美术、设计学科与新文科交叉融合共同体,构建跨学科的复合课程群。近3年,学院教师团队共承担省级、校级教改项目26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思政课程12门、校级金课5门,出版著作11部,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0项。
“传统漆器脱胎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课程 获批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大学摄影》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搭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国家级“国家体育与艺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美术与设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漆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美育研究中心(福建省美育研究院)、台湾美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美术学与设计学学科群,共建实验教学中心,共享教学科研平台;推动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课程。
校美术馆揭牌仪式
美育研究中心成立
台湾美术研究中心
美术馆
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实施教师技能训练计划,每年举办一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承办国家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对本科生开放,非遗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建立创新创业园、名师工作坊等,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互动型课堂,将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创业思考,通过实践实现创意成果转化。积极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构建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协同指导学生开展实习、见习、研习等,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与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联合培养美术专业硕士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于2023年招生。
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副校长阿德里安娜 马内斯来校访问
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副校长德·马内斯与拟录取的第一批联合培养美术研究生部分新生合影
强化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 11人,硕士生导师35人,教育部专家委员4人,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合理、职称学历层次高的优秀教学团队。聘任本学科杰出校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为名誉教授,聘任王受之、邱志杰、宋建明、闵道安、张永海、汤志义、林保尧、赵胜利、刘军、卢志强、练春海、卢朗、王晓辉、袁由敏、封志国等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艺术家为客座教授或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不断培育凝练教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5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余项,各类国家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11项,省级科研、教改及其它纵向和横向项目50余项。获得省级社科成果奖、省级百花文艺奖共19项。1部教师著作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部教师著作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 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共有100余件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其中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教师团队共有16件作品入选,3件作品入围获奖提名。荣获福建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项。学院教师团队在教育部主办的2019年、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团队总分均获全国第1名。
教师团队获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
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获全国第1名
学院教师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培养特色与成效
培养特色
构建美术学科与新文科交叉融合的“向学体系”
构建通识和嵌入“1+N”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以专业为导向,立足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建立融“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寿山石雕、松溪版画、福建剪纸、福建陶瓷、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培养实现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卓越人才。将美术专业特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开展“美术作品中的党史”“美术创作中的党史”“美术实践中的党史”等特色艺术实践,凸显区域文化艺术研究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成果。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主题展
推行“实践育人”策略,着力打造“阅水成川—5 15毕业季”
自2013年起,每年5月15日举办“阅水成川—5 15毕业季”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11届,为毕业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阅水成川—5 15毕业季”美术毕业作品展和系列学术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提高了学生创作能力,拓宽了学生视野,破解艺术教育脱离生活和社会的困局。学院以毕业展为契机,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展,快速有效地在社会与学生之间搭桥,在打响自主品牌的同时,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推荐平台。
2023届“阅水成川—5 15毕业季”系列活动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对外开放台湾美术研究中心、漆艺术研究中心与海内外多所名校建立了深度合作;与台湾艺术大学、科布伦茨-兰道大学相互选送了3批次一个学期以上的本科交换生;与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联合培养的美术专业硕士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于2023年正式招生。今后,将在协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互派青年教师及学生访学留学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建立协同培养机制。
培养成效
近年来,学生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展赛100余件,获奖20余人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学生团队共有19件作品入选。学生团队在2018年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个人全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19、2020年、2021年、2023年连续获得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美术组团体第一名。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大赛中,获学校团体奖一等奖,个人全能奖一等奖3项,教学技能微课单项奖3项,美术专业技能(手工)单项奖2项,美术专业技能(自选)单项奖3项。连续获得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金奖;学生在第十九届、第二十届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中分获金奖和铜奖,获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2020年中国麻纺服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等设计类奖项;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铜奖,在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优秀奖;3幅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曦之漆器——让大漆走进生活》创新创业项目亮相2021年全国“双创周”。
《曦之漆器——让大漆走进生活》创新创业项目亮相2021年全国“双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