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绘画成为文化媒介
——读魏玄览工笔花鸟画
李豫闽
癸卯夏月,榕城酷暑,读魏玄览的清丽画作犹如微风拂面,予人清凉。玄览刚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即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此番,他借福州画院风水宝地举办首场个人画展,既是自己完成本科学业的总结,也是向家乡艺术师友和父老乡亲的汇报。
此次展出工笔花鸟画三十余件,较为全面地呈现四年来玄览所接受院校专业基础的训练,以及在工笔画创作上的题材选择和语言探索。正如他时常谈到的:在央美学习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除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外,大量的展览观摩、学术讲座以及课外阅读都滋养了他的观念和艺术。
刚刚结束的央美毕业季展览,因疫情结束,吸引海量的观众成为网红展事。玄览的毕业作品《春谷溯游•俯仰微生》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作品以特定场景的氛境营造与物象的精微刻画,产生了一种略带神秘的陌生感;大尺幅大场景与小动物之间、静态的繁密植物与动态溪流及蜥蜴之间互为关系。这般大全景式的“俯仰微生"就像是站在人与生灵的互换角度,繁密的植被和溪流是自然的符号,而蜥蜴则是画者的替代,好一派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合谐共处的景象,或多或少改变了人们对以往工笔花鸟画的认识。
静心想来,玄览的观看与表达,有别于自1980年代以来兴起的工笔花鸟画造型模式和流行画风:由预成图式转换而来的黑白对比、疏密变化、点线面布控;或是对宋代院体小品画野逸趣味的嫁接。客观上,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有团扇和册页小品,还有许多立轴和长卷之类的巨构,并不只有折枝花卉和飞禽,包括全景式的观察和收录,如徐熙《雪竹图》、黄筌《翠竹草虫图》、赵昌《岁朝图》、崔白《双喜图》、赵佶《瑞鹤图》等等。在宏大叙事中涵盖微观描述,魏玄览以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去遥接传统,尝试在一个更宽阔的学术传统中汲取,它是中国唐宋以来的工笔花鸟画的理论与技法,还包括16、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以及19世纪欧洲生物学家们的动植物研究绘本,那种带有生物细胞研究的方法,并不意味观察动植物仅限于刻板的记录,恰恰是探究的新发现的引发的趣味和快乐!
纵观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工笔花鸟画从功能上经历了从“装饰性” “枝节的”到被赋予政治宣传和精神隐喻的过程。然而,工笔花鸟画在今天被赋予新含义,正因为新的视觉及图像成为媒介愈来愈被人们所认知,无论是写生所得或预先设定的场景和形态,都衍化成一种观念和实践,为此,任何的绘画新尝试,由于观看方式改变和语言表达的转换,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媒介。
闽人作画历来工巧。宋代陈容,明代边景昭、吴彬、曾鲸、李在、郑文林,清代上官周、华嵒、黄慎,现代陈子奋、郑乃珖等,都擅长工笔画,或兼工带写。闽地偏安一隅,民系多样,既讲因循守旧,又求进取观念。一方面是秉持儒学,耕读传家;另一方面强调向外拓展、爱拼敢赢,福建人文化性格的两面性滋养和造就历代艺人匠师,他们的艺术既承继悠远的传统文脉,却又散发着个性张扬的光芒。
作为“00后”的魏玄览,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为他选择走艺术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文静内敛的性格有助于他专注于阅读与思考。此外,身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玄览身上注定持具某些特点,如艺术教育和科普教学并不存在学科壁垒,艺术与科学相互融通,所谓传统经典与世俗文化相互交织,从这个层面上,他对传统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认识较之前辈,往往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角度。
闲言代序
徐东树
尽管从小学就熟识玄览,他今年央美的毕业创作还是给了我惊喜。虽然画的是南方山地的花鸟草虫,我居然在其中隐约看到了明代沈周的山水《庐山高》、欧洲的自然主义与博物画。
这种惊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原来一直觉得,他的花鸟虽然清新蓬勃,总常常伤于柔弱。现在那种稍显柔弱的幽美,居然成长得非常茂盛而饱满了。
在我眼中,玄览一直就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他既聪慧异常,又努力异常。在学习上,几乎没有什么短板。除了爱画画是最明显的兴趣,还多才博闻,别的功课也都好。他做出什么成就,似乎都是理所当然。
不过,有一件小事,曾令我暗暗惊异。他那么聪明的孩子,居然于书法上的进步一直并不明显。大概从小学开始,他就会定期来找我问学书法,当然还会涉及一些其它艺术与文化的话题。我提出来书法上需要完善的地方,他显然也是理解了,但并不能及时马上就能完善。这样多年下来,直到了高中毕业了,他才逐渐有了显著的改观。书法上那种缓慢成长与进步的方式,似乎与他的“天才”不相匹配。他不急,我当然也不急,何况他还有那么多自己的功课。
近期集中看了他大学期间所作的画,才知道他的专业工作量有多大,更深切体会那令我惊喜的成就背后,是多么超常勤奋的结果。而对于书法这种需要长年积淀的素养,他也能毫不贪心,谨守一路而缓慢成长。我也见过书法高考应试魔鬼训练出来的优秀学生,后来却多年没有进展。这与玄览的成长方式恰成反差。他深谙“功夫在诗外”的古训,看起来那么有才华的人,其实是老老实实地转益多师,不求功利地广种薄收。许多人还不知道,他大学除了画画之外,还是一个做专业研究论文的高手。他从来都是文化眼界与手上功夫同时多向并进。他明白,艺术的技艺就是工具而已,内心满了,自然创造力溢出。这也是他那么聪明的孩子,却依然埋头做着中国传统花鸟画这似乎已经不知道要算是多“过时”的艺术道路。
玄览的画显示了,一个内心饱满的人,什么旧的形式都可能生长出新的样态来。艺术样式只是工具与语言,能不能表达出精彩的内容,其实取决于内心。我觉得,只要能保持一贯的不自满,玄览的未来一定有大的成就。
将自然纳入艺术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总是在微妙地变化着。在现代的语境下,自然被艺术赋予了无穷的意义。肆意蔓生的草木被作为生命永恒流动的表征,草虫生死往替的微观世界折射出了人间的熙熙攘攘,独行的蜥蜴有着浪荡子般的高贵,而幽深静谧的林野花丛象征着一个心灵家园,它吸引着一种奥德修斯式的执着的回归。
——魏玄览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礼平指导
福州画院院长李木教指导
福建师范大学李豫闽教授指导
福州画院原院长,著名花鸟画家王和平指导
艺术家简介
魏玄览
2000年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学会会员;
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
2023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研究生。
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