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文,福建漳浦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部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兼职教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亦工亦放
——品读黄慎
文︱王来文
清代 黄慎 韩魏公簪金带围图
126cm × 65cm 1732年
清代 黄慎 羡门论道图
88.2cm × 96cm 1734年
清代 黄慎 麻姑献寿
162cm × 75cm 1743年
清代 黄慎 草书醉酒歌
51.5cm × 92cm 1746年
清代 黄慎 雪霁图
162cm × 94cm 1753年
黄慎在写形写神上追求写心写意,直抒胸臆,突破传统皴法、描法的局限,首创以草书笔法入画,终自成一格,开一代新风。
后人称之狂怪求理:以草书表现精确的人物形象,以写意的粗笔表达,为中国人物画由工笔人物向写意人物转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其人物画的造型,笔墨特征,穿透中晚清画坛,一直指向近代,走向当代,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人物画的产生都有重大影响。
近代海派人物画有他的样式影响存在,近代福建画坛的李耕、李霞、张良、黄羲,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笔墨线条都是黄慎的笔墨余韵,他们都是喝着黄慎的笔墨营养长大的。从这意义上说,黄慎是属于传统的,也是属于现代的。
清代 黄慎 春风柴扉图
95cm × 60cm 1762年
纵观黄慎一生的留世人物画,不管是工写结合,还是晚年的写意人物。在章法上、构图上都甚缜密构思,对经营位置可说是用心的,苦心的,即讲究均衡对称也讲究对比变化。
黄慎的绘画能力极强,其笔墨技法熟练,挥洒自如,画面形象造型丰富,笔墨所及形神兼备,神采飞扬。其高超的表现能力在其群体人物画中更加淋漓尽致的得到表现。如《碎琴图折扇》,如《公孙大娘弟子解剑器图卷》等人物长卷。那刚劲圆转的笔线,那勾勒的力度,那充满张力的人物组合、线条组织,都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 黄慎 铁拐李图
86cm × 131.5cm 年代不详
黄慎的笔墨价值有贡献,其人物的表现题材也是有突破的。黄慎在扬州寓居的生活里,顺应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好尚,鲜明地对现实生活关心和对世俗趣尚认同,画前人未画或少画的题材,除表现传统文士雅士、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题材外,更画了大量的神话、佛道、市井人物乃至乞儿贫民等,可看出黄慎的精神立场和情感趣味,接近世俗。世俗化的人性,世俗化的审美。
他对社会下层人物和普通平民生活情态的生动表现,突破了传统绘画“逸品为高”的自娱精神。对凡夫俗子的描绘中注入了平民画家黄慎最为纯真质朴的情感,透出了他的情感观照,人文品性。而这一题材上大胆的创举经后人不断发扬光大,影响至今,成为一种社会人文关怀的趋势。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其思想情感表达即是此脉相承也。
清代 黄慎 渔翁得利图
124.5cm × 58.5cm 年代不详
当然,任何人物、任何艺术都不是绝对的完美,这也是事物的辩证规律。黄慎的艺术有开拓、有贡献、有价值,是一代绘画大家。但也一样略带遗憾,如其笔墨上“亦偶有笔过伤韵者”。如其同时代的沈宗骞评其有“恶俗”一面。确然,市场性过分浓厚,过分商品化,以至过度的世俗品味也导致黄慎人物画品格境界的缺憾。这也是值得我们当下画家的深思。
但“瑕不遮瑜”,黄慎一样还是黄慎,一样是伟大的,一样穿透过去,穿透现在,也一样穿透未来。他是属于中国美术史,更是属于福建的一代大家。
清代 黄慎 草书看花啸志七言联
120cm × 21cm × 2 年代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