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U INDEX

手中轻持指挥棒,率领“土楼环球行”
——专访中国第一女指挥家郑小瑛

2016-12-12 10:34 来源:东南网澳大利亚站 责任编辑:黄艺

视频:指挥家郑小瑛接受东南网澳大利亚站记者专访

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接受东南网澳大利亚站记者专访

 

东南网澳大利亚12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林佳慧)“他们呀,都怪我没把这名字取好,这南行啊,听着总像困难的难。不过谢谢你们,活动圆满成功,再怎么难行,我们都行下来了。”11日,结束《土楼回响》澳大利亚巡演的郑小瑛教授在悉尼机场与工作人员打趣告别,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12月6日至10日,福建省交响乐团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霍巴特、悉尼三城举办的“土楼南行”大型交响乐巡回演奏会。短短几日在三地奔波,已是耄耋之年的郑教授却依旧精神奕奕,从不现倦怠之色。她的乐观、坚持,和为艺术奉献的精神,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鼓舞着整个团队,也成就了澳大利亚巡演的完美落幕。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我就是想让这些西方国家的观众们知道,如今的中国,也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交响乐手,中国的音乐家也能谱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交响乐曲,让他们看到我们为了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而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谈起“土楼环球行”,郑小瑛教授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单纯,“这是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交响乐,《土楼回响》这部乐曲值得被更多的人认识。”

从筹备初期数十遍与悉尼的设计文案沟通中英文宣传册;每一场演出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不厌其烦地向到场的媒体记者们介绍《土楼回响》的创作历程;再到指挥台上,大声朗诵属于客家的诗谣,郑小瑛教授为了《土楼回响》在澳顺利演出,时时刻刻身体力行。

31年前,郑小瑛教授曾经踏上过澳洲这片广阔的土地,“那时候中澳交流的项目主要是杂技和京剧,而且在堪培拉,没有悉尼这么多高楼大厦,居民也很少。但是来听交响乐的人很多啊。可能他们都对这个来自中国的,还是位女的指挥家感到好奇吧。”郑小瑛教授谈笑道。那天晚上的演出轰动了整个堪培拉乃至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用 “她的指挥严谨谐调、富有表现力,充满着自信和权威性。这只可能来自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她本人天赋的音乐才华”来评价当时的郑小瑛教授。如今31年过去了,郑教授带着《土楼回响》再次回到澳大利亚,再一次用她的方式,给南半球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当时我们‘土楼环球行’最开始,是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的。直到我们在西方国家取得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西人观众和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还推动了当地的旅游。”郑小瑛教授笑着说,“这次再回来澳大利亚,我发现中国的移民也很多了。《土楼回响》是反映客家人团结一心,开辟新土地新生活的。作为澳大利亚的客家人,相信这部交响乐,能引起这些移民们很多共鸣。”当最后一场演出谢幕时,悉尼的观众们向台上致以最热烈的掌声,迟迟不愿离去。在郑教授的努力推动下,融入了客家文化的交响乐被越来越多的听众们所接受。正如郑教授曾经说过的,如今,交响乐这样的体裁是“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扎根厦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2000年2月,郑小瑛教授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祖籍地龙岩永定,参观了客家人的民宅——极具福建特色的土楼。这曾被美国的人造卫星误认为是密布在闽西山区的导弹发射基地的土楼群,给郑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体现着古雅朴实建筑艺术的土楼里,竟处处体现着厚实的中原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无穷智慧,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竟那样顽强地保持着他们的信念,他们的文化。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时候,在郑教授的脑中顿时萌生了要为客属恳亲大会创作一部交响乐的想法,“用现代的交响乐来表现古老的土楼文化,这不是更能让世界知道它的价值吗?”

2000年11月,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福建永定召开 ,《土楼回响》第一次在永定的振成楼奏响。

“我当时是任厦门爱乐乐团的总监,那时候我有一个口号,就是要让这部交响乐:扎根厦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郑教授谈起这件事,嘴角不禁上扬。16年后,《土楼回响》这部交响乐已经在郑教授的带领下一路完成了它的“环球行”。“刘湲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曲家,他熟悉客家的风土人情,喜欢那里的山山水水,他的曲子能把这样的中国风情文化,用交响乐的形式表现出来。”郑教授说,“一部能被乐手和观众,还有艺术家同时接受的,并且是爱听的曲子,它就是成功的。”

2000年作曲首演,2002年走进日本……谈起《土楼回响》走过的每一个国家,郑小瑛教授如数家珍。“在日本演出的时候,是日本的合唱团与我们一起互动,反响很好,那我们就有信心了!”郑教授讲起当年的演出,依旧历历在目。“我们在德国柏林爱乐大厅演出的时候,前一晚正是他们原汁原味的交响乐演出,我就想,这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嘛。但是我们也有一个自信,咱的这把大刀你们没见过。”郑教授说完便留下了她招牌式爽朗的笑声。

至此,《土楼回响》已经走过了12个国家,在海内外奏响了66场,让数十万听众感受到“这把大刀”所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并从中更加深刻领会到土楼文化、客家文化的精髓,以及对中国人文风情的传承。也许这,就是郑小瑛教授心底里最想要做的事;也许这,就是支持87岁的郑小瑛教授依旧精神焕发地站在指挥台上,为她最热爱的艺术事业献身的源动力。

【人物名片:郑小瑛,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中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 “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郑小瑛曾成功地在20多个国家指挥演出;她是第一位多次登上国外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曾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和两枚俄中友谊荣誉勋章。】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