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亚频道 >  中华文化
武汉博物馆:江城古今 尽在其中
分享到:
2019-11-20 17:34 何欣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潘超

武汉是一座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商代盘龙城肇始,到三国时期夏口城、卻月城割据,隋唐时期武昌、汉阳“双城”格局确定,再到明代汉水改道后“三镇鼎立”,悠远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武汉博物馆正是这座魅力江城的重要文化载体。

1986年,武汉博物馆成立。2001年,坐落于汉口后襄河公园的武汉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武汉博物馆通过出土文物、建筑遗址、城市风貌等内容的展示,传播武汉悠久灿烂的城市文明。

收藏珍贵青铜器瓷器

滚滚长江烟波浩渺,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相对,江面千帆竞发,两岸屋舍鳞次栉比,城墙逶迤如龙……走进武汉博物馆一楼序厅,墙上的巨型丝织挂毯向来人展示着明代武汉三镇的繁华景象。挂毯以馆藏明代画作《江汉揽胜图》为蓝本制作而成。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会晤印度总理莫迪时,会议厅墙面的背景图正是这幅古画。

以《江汉揽胜图》为代表的明清书画是武汉博物馆重要的馆藏文物品类。目前,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包含中国古代青铜、陶瓷、玉器、书法、绘画、印章、雕塑、明清家具、钱币、文献等门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5件(套)。

博物馆一层设有“历代文物珍藏”和“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等常设展览。在“历代文物珍藏”展厅,记者看到了1966年出土于武汉市蔡甸区永安乡竹林嘴的商代凤纹方罍(léi)。

罍是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这件方罍造型雄浑,纹饰精美,工艺集浮雕、线雕于一体,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铸造水平。其通体以云雷纹衬底,主体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五组,题材为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凤鸟纹和饕餮纹。由于青铜罍流行时间短,存世数量少,方体罍更是少见,故这件凤纹方罍格外珍贵,堪称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汇集100多件陶瓷精品,包括陶器、单色釉瓷、彩瓷和青花瓷,梳理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件元青花梅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梅瓶通体绘青花纹饰,腹部的四个菱形开光内,分别绘有林和靖爱梅鹤、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的图案,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清雅意趣。1987年,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武胜路门市部从一对夫妻手中收购了这件梅瓶,后入藏武汉博物馆。元青花存世较少,装饰题材大多为动植物、几何图案,人物纹样极少,“四爱图”梅瓶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展现江城数千年变迁

武汉博物馆二层常设展览“武汉古代历史陈列”,通过“江汉曙光”“商风楚韵”“军事要津”“水陆双城”“九省通衢”五个单元,将新石器时代至清末数千年间武汉城市形态和功能的变迁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展厅里,记者看到了根据考古研究成果按比例复原的盘龙城宫殿模型。盘龙城是商代人为治理南方在长江中游建立的都邑,也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1954年,武汉遭遇特大洪水,人们在盘龙湖畔取土筑堤时,意外发现了盘龙城古文化遗址。这一发现将武汉的建城史推到3500年前。盘龙城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和青铜器等,其中的代表性文物如陶甗(yǎn)、兽面纹十字孔青铜觚(ɡū)等,在展厅中均有陈列。

三国时期,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军事要津,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存。出土于武汉黄陂区滠口的三国吴青瓷坞堡,反映了当时拥兵自守、聚族而居的地主庄园经济。这座青瓷坞堡由围墙、正楼、角楼、正房、左右厢房及谷仓组成,整体规模宏大,是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封建庄园的缩影。与它一同出土的还有青瓷手工作坊、鸡鸭羊猪圈等,体现了当时的农业经济和农家生活场景。

公元223年,孙权在蛇山上建起夏口城,并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用来瞭望敌情的楼台,这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黄鹤楼。展览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黄鹤楼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并配以古人歌咏黄鹤楼的经典诗句,让观众感受到这座江南名楼的文化魅力。

隋唐时期,雕塑艺术蓬勃发展。武昌区岳家嘴隋墓中出土的一组灰陶十二生肖俑,造型生动,别具风格,是武汉博物馆的特色展品之一。这组生肖俑均为兽首人身,身穿宽袖交领长袍,腰束丝带,双手合于胸前,盘腿端坐,俨然若君子。它们曾作为武汉市珍贵文物赴日本大分市展出。

在“九省通衢”单元,有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青花云龙纹碗,却具有特殊的意义。“2007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省体中心明王室家族墓进行考古发掘,从镇国将军墓中出土了这件底部有‘天顺年置’字样的瓷碗。”武汉博物馆副研究员屈征介绍,之前很长时间,古陶瓷研究领域从未见过署有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款的御窑瓷器,结合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专家推测这一时期可能是御窑瓷器的“空白期”。“天顺年置”铭青花云龙纹碗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陶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传播现代城市文化

近代以来,武汉成为中国城市转型的先锋,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博物馆三层“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通过500余件文物、近千幅历史照片、10余个历史场景复原,全景式展现了从1838年林则徐武汉禁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余年间武汉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博物馆不仅是沉淀历史的地方,也承担着“为明天收藏今天”的职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当代文物成为武汉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对象,拉近了市民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博物馆的亲和力。

“如今,武汉博物馆已成为市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会适时推出一些活动,传播武汉本土文化,吸引市民参与互动。”武汉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蔡子丽说。

2016年以来,武汉博物馆打造的“武汉记忆”系列课程《舌尖上的武汉》《武汉的桥》走进学校和社区,深受大众欢迎。

不久前,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武汉博物馆推出“与军运同行——中国近现代体育文化暨军事体育珍藏品特展”,通过300多件文物展示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历程和军事体育文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