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长乐频道 > 民生民声 > 正文

长乐区航城街道:深山油茶树 结出“致富果”

2022-02-28 08:27:52 作者:余少林 陈惠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这一片都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贝’,野生的油茶树,靠着它们,我每年产茶油200多公斤,有大几万元收入。”26日,长乐区航城街道石龙村后洋自然村村民张子泉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航城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在街道和石龙村党员干部推动下,后洋自然村40多户村民盘活祖辈传下来的油茶树,正向产业振兴之路奋进。

长乐区航城街道:深山油茶树 结出“致富果”

村民为茶油树修剪枝叶。记者 余少林 摄


油茶树林 “藏”在深山中

记者驱车驶上石龙山,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后,就看到了“藏”在深山中的石龙村后洋自然村。再往云雾氤氲的山中驶去,道路两侧成片高大的油茶树映入眼帘,叶子经雾气滋润,苍翠欲滴。

停下车,走进村民张子泉的油茶树林。一棵3米多高的油茶树上已架好梯子,50多岁的张子泉忙活开来,爬上爬下,修剪枝叶。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后洋自然村家家户户忙着给油茶树修剪枝叶,人人不敢懈怠。

除了亲自“上阵”,张子泉也雇请了工人,为自家油茶树修枝剪叶。“我们村的茶油树林是祖上传下来的,已有300多年历史。”张子泉说,油茶树生命力顽强,极易生长,由最初的几棵老树繁衍至如今的漫山遍野油茶树林,面积估算有几千亩。早些年,村里按照劳动力分配,每户都分到了一片油茶树林。

“后洋自然村位于海拔260米的山上,不论春夏秋冬,山中晨间雾气重,很适合油茶树生长。”张子泉说,村民曾尝试过种植其他果树,因为霜冻多,难以存活。唯有这老祖宗留下的油茶树耐寒,成为这里较好的经济作物,也成了村民的一大部分收入来源。


党员示范 带动油茶种植

“这片油茶树林曾经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之前,村民都是任其生长,很少人打理,长出来的果子除自己榨点油食用,大部分被牛羊吃掉。”村民张丽芳是一名党员,也是种植油茶树的“好手”,更是油茶树种植的带头人。

满山的野生油茶树没被很好开发利用,街道和村委会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鼓励村民种植,前些年党员干部带头,宣传茶油价值,村民渐渐意识到茶油的“身价”。在党员干部的宣传“鼓动”下,有村民把茶油卖出了好价钱,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甜头,养护种植油茶树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不仅投入成本,还请来工人修剪枝叶、摘果、榨油。“山中生长出的油茶树籽较其他品种个头更小,只同黄豆一般大,却个个结实饱满。榨出的茶油呈鲜草绿色,气味芳香,口感清醇不腻。”介绍起茶油,张丽芳来了兴致。

在街道、石龙村党员干部广泛推广以及消费者口口相传下,后洋自然村的茶油走出了小村落,不少外乡人员舍近求远,慕名前来购买石龙村的茶油。“我家的油茶树林一年能产八九百斤茶油,每年刨去人工和加工成本,一年能净赚6万多元!”张丽芳笑呵呵地说。


挖掘文化 打响茶油品牌

在党员干部的宣传下,后洋自然村村民发现,原来老祖先留给后辈的这片油茶树林不只是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但是,市场价格波动、难成规模等因素制约着茶油产业发展壮大。

村民告诉记者,去年出来的茶油一公斤可以卖到400元,今年只能卖到260元左右。售价骤降,对村民的积极性打击很大。

“后洋自然村家家户户的油茶种植生产,还处于‘单打独斗’阶段,没有自己的茶油品牌,销量不成规模,销路也不稳定。”航城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陈熙说,有村民之前就找到街道和村委会干部,希望帮忙想想办法。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街道派遣农技站技术人员进村考察,指导农户规范种植油茶树,提高油茶“含金量”。

如何进一步突破瓶颈,实现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办和村委会正在征求村民意见,号召大家一起探索后洋油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道路。”陈熙说,接下来他们计划整合散户资源,壮大产业规模,引进第三方公司,实现茶油统一收购、销售,解决茶油销售不稳定的难题。

在壮大产业的同时,石龙村将挖掘侨村文化,为产业振兴注入“灵魂”。“石龙村是长乐的侨乡,不少村民身居国外。我们将充分挖掘侨乡文化,定期举办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将悠久的茶油文化融入其中,借助侨胞力量,将茶油文化推广至海外,打响特色茶油品牌,让村民用好祖辈传下来的‘百年树木’,闯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陈熙表示。(记者 余少林 通讯员 陈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