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李晓牛”写成“李小牛” 被欠的钱要得回来吗?
2020-11-10 10:46:38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打欠条”的现象在生活中日渐普遍。然而,若将欠条中债权人的名字,不小心写成了同音字,比如“李晓牛”变成“李小牛”,这钱还要得回来吗? 2019年6月9日至9月16日间,李晓牛根据钟大军的要求,自带铲车到工业园区为钟大军搬运碎石料。在做完所有工作后,李晓牛委托魏某与钟大军进行结算,劳务费共计90930元,扣除已经支付的18000元,结欠72930元。 结算时,钟大军口头承诺在2019年国庆会支付40000元,剩余款项将在春节前付清,李晓牛对此表示同意。 为了避免争议,由魏某代写了《欠条》一份,具体内容为:“2019年6月9日,李小牛上工业园帮钟大军老板干活,从6月9日-9月16日共合计时间为505小时10分,每小时为180元计算,总金额为90930元,已付18000元,结欠72930元。”钟大军在《欠条》中“欠款人”处签字确认并书写了其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 然而,钟大军并未在承诺的期限内支付款项,在李晓牛的再三催促下,钟大军仅于同年10月26日通过微信转账支付20000元,尚欠52930元未付。无奈之下,李晓牛向武平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钟大军归还余下劳动报酬及相应违约金。 审理与说法: 欠条系笔误 被告应支付原告报酬 在法庭上,钟大军辩称:我签的欠条写的是欠“李小牛”,而不是原告李晓牛,我与“李晓牛”之间不存在劳动报酬欠款纠纷,李晓牛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经审理,法院认为,案件的主要争议焦点为:原告李晓牛与《欠条》中载明的“李小牛”是否为同一人? 对此,法院分析如下: 首先,李晓牛诉称涉案《欠条》系其委托魏某与被告进行结算而形成,而钟大军亦辩称其签署涉案《欠条》系其与魏某二人之间所形成。 其次,在李晓牛持有涉案《欠条》原件的情况下,钟大军辩称此李晓牛非彼“李小牛”,但又称其认识李晓牛,不认识《欠条》上的“李小牛”,且其自称为沙场现场管理人员,却对铲车师傅“李小牛”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明显不符合常理。 最后,出具涉案《欠条》后,钟大军曾通过微信向李晓牛转款20000元,虽然钟大军解释称,该款项系替他人支付给李晓牛的款项,但其未能提供证据加以佐证,法院不予采信。 综上,应当认定涉案《欠条》中将“李晓牛”写成“李小牛”系笔误,原告“李晓牛”即涉案《欠条》中载明的“李小牛”。因此,对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劳务报酬52930元,并支付自起诉之日即2020年7月6日起至款清日止以52930元为基数按年利率6%计算的违约金,依法予以支持。 法官提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条款中签署的名字与本人真实姓名有所出入,存在很多同音不同字的签名,本案中,债权人的情况就是欠条中的名字与身份证的姓名不一致,与此类似的情形还有签别名、小名等,不论是债权人的疏忽大意,还是债务人的有意为之,一旦发生纠纷时,这样的瑕疵欠条无疑将加大维权的难度。 法官提醒广大群众,平日里写欠条一定要认真对待,尽量让对方亲笔书写,并查验其有效身份证件,留意姓名和证件号码,还可以让对方签字的同时加按手印。若是发现欠条签名与真实姓名不一致,应及早采取补救措施,才能确保将来能顺利维护自身权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