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号码用了20年,一直不敢换,怕村民生病找不到我。”德化县南埕镇西山村,67岁的张璋尧平时都在位于村口的卫生所里,儿孙、老伴都在县城,但他不能去享天伦之乐,“我若去县城,附近四五个村就没有医生了,担心没人帮村民看病。” 老师指引 励志学医救人 说起学医的初衷,张璋尧说是受到初中老师林多浅老先生的影响。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林老师经常教他中草药知识,希望他能学医治病救人。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当时的乡卫生院学习,1980年开始回村开起小诊所,同时跟随村里的一位老医生继续学习。1994年到1997年间,他到县卫校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 目前西山村有村民1338人,但常住人口只有228人,且大部分是老人,分散居住在各个角落。“我们这里有路就有房子。”他笑着说,除了西山村,临近的前锋村、高际村和雷锋镇的肖坑村都没有诊所和医生,那里的村民生病了,都需要他出诊。 张璋尧非常热情,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有时外村的老人来看病后,他都会骑着摩托车将老人载回去,“老人走路要1个小时,我骑车只要十几分钟就到了。” 行医38年 坚持救死扶伤 身为乡村医生,张璋尧遇到过很多紧急情况,也通过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挽回很多人的生命。 1992年,西山村一位村民因与人纠纷,气急之下喝下一瓶农药乐果。张璋尧回忆,当时他接到通知后,立刻背着药箱,狂奔两公里,赶到现场,为那位村民催吐、治疗,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救治,终于将他救了回来。随后调养了一个星期,那位村民最终康复了。 1994年,前锋村小学的老师张金贵上山砍柴,不小心砍到自己的脚动脉,流了很多血。所幸的是,张老师砍柴的地方,就在张璋尧旧诊所对面的山上。“我听到对面山上张老师同伴的呼救声,急忙出诊救人。山区有句俗语叫‘望山跑死马’,虽然伤者就在对面的山上,看起来很近,其实要走一两公里才到。救人要紧,我一路跑到对面山上,顾不得喘口气,拿出止血钳急忙帮张老师止血,随后将他送到县医院治疗。” 行医38年来,张璋尧处理过很多这样的救死扶伤案例。 身患重病 忍痛继续出诊 1999年,张璋尧在德化县城盖了房子。当时,很多人劝他去县城开诊所,甚至有朋友表示愿意出资合办,但他始终放不下村里的父老乡亲,放不下村里的病人,一直坚守在村里。 张璋尧患有糖尿病,2011年糖尿病并发症发作,已无法走路,先后到德化、厦门、福州的医院住院治疗。“村民们打电话给我,安慰并为我祈祷,希望我早点好起来,回村帮他们看病。”张璋尧表示,听到村民们深切地呼唤,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出院回家后,病未痊愈,他便背起药箱,继续为村民诊治。 因长期要服药,他有时身体状态不大好,走路都很吃力,但只要病人电话一来,需要出诊,他都会咬着牙背上药箱直奔生病村民家。“有时候脚没力气爬不上山,我就双手抓着小道旁的树枝、杂草,硬生生拉上去。” 在他的药箱里,除了日常需要的药品、医疗器具外,还长期放着几包糖果。他的血糖很低,如果没有及时吃饭,就会因为血糖低,出现头晕、冒冷汗、胸闷、手脚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晕倒,所以他出诊时总随身携带一些糖果,以及时补充糖分。 他说,他每个月都要出诊20多次,从1997年买第一辆摩托车以来,他的摩托车已换了3辆,药箱也换了6个。 张璋尧表示,他非常热爱医生这一行,他常常和老伴说,等他百年时,要把白大褂穿着带走。(泉州晚报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吴朝烨 郑梅英 文/图) 张璋尧坚守山村行医,因为他放不下村里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