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文明创建 | 道德建设 | 文明实践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网络文明传播 | 文明资讯 | 移风易俗
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德化文明网> 道德建设
德化巡回医疗服务队 解决留守老人看病难
2019-04-01 23:14:59  来源:瓷都德化  责任编辑:林杰  

德化,随着大城关的深入实施,大量人口进城,城镇化率达到74.1%,偏远山村只剩留守老人且年龄偏大,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较大,但这些山村距离镇区、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相对缺乏。由于公共医疗无法全面覆盖偏远山村,德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山村留守老人看病难,终于有了自已的“解法”。

□ 陈明华 李宏图 孙延燕 文/图

山村留守老人 路远就医难

德化,偏远山村由于缺少卫生所、乡村医生,留守老人看病、买药只能到镇卫生院或县医院,这对行动不便且年龄较大的老人来说,是个大难题。

雷峰镇卫生院院长林文栋清楚地记得,2016年年底的一天上午7点40分,距离8点钟上班还有20分钟,他刚到卫生院,就看到一位老人已在门口等候。询问后方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雷峰镇荐解村的周老伯,当年68岁。老人说他不懂得坐车,也不会骑摩托车,凌晨4点多就从家里出发,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卫生院。周老伯说他患有高血压,让医生赶紧给他看一下拿点药,他还要赶回家。

“当时我很心酸,老人看个病往返要走差不多7个小时。”林文栋赶紧开门给老人检查,并让药房抓药。

医护人员爬山进村入户。

荐解村是雷峰镇较偏远的村子,距离镇区有28公里,而且村子由3个角落组成,呈三角形分布,相互都隔有七八公里,往来很不方便。

雷峰镇格后村地处偏僻,全村人口有950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100多人,大多是留守老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林和级介绍,这些留守老人住得很分散。虽然该村有乡村医生,但这位医生已70多岁了,且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无法像年轻时那样翻山越岭为村民看病,而且村里也没有班车去镇区。

张粉阿婆的房子在格后村蕉坑角落,孤零零的一栋建在半山腰上。她患有高血压,以前看病、检查都要去镇卫生院,基本上每个月要去一次,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

2月22日,雷峰镇卫生院主治医师郑德思在肖坑村出诊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走上前说,他老伴膝关节疼痛,没办法走过来,有没有药,给他抓一点。没有看到病人,无法用药,于是他就带着药箱,和老人一起去他家。老人的房子在半山腰,小路非常陡峭,郑医生和老人一起走了十四五分钟才到老大爷的家里。

老大爷的老伴罗况阿婆,今年已80多岁,郑医生经过检查了解到,罗阿婆的膝关节疼痛是老伤导致。经过治疗后,郑医生给老人抓了一些药。由于刚下过雨,小路湿滑,郑医生下山时,两次差点摔倒。

巡回送医进村 医疗“圩日”受捧

为了缓解山村留守老人看病难问题,雷峰镇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巡回医疗服务进村。进村日成为各村的医疗保健“圩日”,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拿药,不仅少走路,还可以省下不少钱。

雷峰镇有14个村,总共127个自然村,分布零散,老幼留守人员多。其中长基村、荐解村、上寨村、双芹村等距离镇卫生院13公里至26公里不等。各村没有开通客车、公交,大山里的留守老人、慢病患者就诊十分不便,到镇卫生院购药、看病雇车费用约50元-60元/次,走路要花好几个小时。林文栋和同事们经过讨论后,决定组建巡回医疗服务团队(以下简称“医疗团队”)免费送医进村入户。

2017年5月,雷峰卫生院的医疗团队开始送医进村,一开始是还不定时、不定地点进行。医疗团队进村的做法,深受留守老人们的欢迎,每到一个地方,老人们知道后都会聚集过来寻医问药,“每次老人们都会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来。”从2017年11月开始,卫生所的医护人员分成3个医疗团队划片区,每月固定时间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进村入户,给老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渐渐地在各村形成了“医疗赶圩日”,每到这个日子,留守老人就会早早来到设在村部或者村卫生所的医疗点,找医生看病、检查、拿药。

中共德化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承办
闽ICP备05022042号
投稿邮箱:dhxwmb@163.com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