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酒驾、醉驾的危险性大家都心知肚明,轻则酿事故致人受伤,重则车毁人亡。但是总有人以身试法,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一旦驾驶人侥幸心理战胜理智时,结局就变得不一样了。 违法案例曝光 6月28日23时50分许,汤某饮酒后驾驶一辆车牌号为闽F10**B普通二轮摩托车,行经漳平市林隆北路后田洋巷31-10号门口路段,与行人陈某、刘某等人发生碰撞交通事故。民警发现汤某有饮酒驾驶机动车的嫌疑,当即对汤某进行酒精测试仪呼气检测;经检测,汤某呼气酒精含量为211mg/100ml,随后民警在市医院医务人员的协助下对汤某进行抽血取样检测。经司法鉴定,汤某当时的血液酒精含量为177/100ml,属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汤某涉嫌危险驾驶罪。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酒后开车是违法,醉酒驾驶是犯罪,关于酒驾,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酒驾、醉驾的标准是什么? 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并小于80mg/100ml为酒后驾驶,如果大于或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驶。 喝了酒之后多久才能开车?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一般每小时仅能代谢少于等于10克酒精。这就意味着,驾驶人在大量饮酒后,最好相隔24小时以上再驾车。 “隔夜酒”也算酒驾吗?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个体、环境等因素有关,有些人误以为中午过量饮酒后等到夜间开车,或是晚上饮酒后等到次日早上开车一定没事,实际上这种想法并不科学。因为血液中可能仍然含有大量酒精,此时开车也许会构成饮酒驾驶或醉酒驾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餐醉”或“隔夜醉”。 酒精对驾驶人的影响 1、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3、视觉障碍。饮酒后会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饮酒后视野还会大大减小,视力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 4、疲劳。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驾车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行为。 注意!这些误区“驶”不得 误区一:酒量大,喝一点不会影响? 酒驾的认定标准和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而要看血液中酒精含量是否达标。酒量大的人即使酒后神志清醒,血液里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标准。 误区二: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汽车发动发生位移,驾驶人即处于驾驶行为中。酒后行驶车速再慢,驾驶人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也会有不同程度降低,易发生事故。 误区三:停车场内酒驾没事? 广场、停车场等用于公共通行的场所,也属于“道路”,在停车场内酒驾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误区四:开车与代驾碰面不算酒驾? 开车与代驾汇合,代驾走后又挪车,这些驾驶人认为“我找了代驾就是主观意识上守法”,但忽略了代驾来前和离开后的时间段,酒后驾驶一样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五:搭乘酒驾车辆出事不用担责? 有人认为:乘坐酒驾司机的车辆出了事故,酒驾司机负全责,同乘人员免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不仅要对酒驾人员及时劝阻,也不要搭乘酒驾车辆。 误区六:酒后多喝水能稀释酒精含量? 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交警的酒精检测仪检测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是口腔,不会因为喝几口水就冲淡。 误区七:药酒、甜酒不是酒? 药酒、酿酒、甜酒、梅子酒等,不管是什么酒,只要饮用后驾车,体内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mg/100ml同样属于酒驾行为。 公安交警提醒:酒驾、醉驾是严重违法行为,大家要时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不仅自己要做到酒后不驾车,更要提醒、监督身边人不论在何时、何处,都要牢记:酒后不开车,醉驾要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