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民生优先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m.folksfolks.com 2011-03-12 07:1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为了不让一个外来工子女失学,晋江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让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并与本市学生享受同等义务教育待遇。图为晋江市霞村外来工子弟小学师生在操场开展体育活动。新华社发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周琳 杨毅涵 林侃/文 本报记者 郑杰 关建东 林侃 新华社/图)

核心提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一系列民生表述,引起了我省的两会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关注。

李建国(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

李建国: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坚持经济与民生同步发展

写好民生答卷要下大力气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这两个数字,充分说明了中央推动民生事业和经济增长同步发展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李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政府要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坚持经济与民生同步发展,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

过去的五年,泉州在经济大发展、大跃升的同时,实现了民生的大投入、大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5155元和9296元,比2005年增长77%和51.8%。2010年,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17049套(户),累计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6337户。

一连串亮眼的数字书写出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让人们对下一个五年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省提出,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要实现同比增长12%。日前,省委省政府又决定,今年将继续为民办38项实事,涉及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

李建国表示,下一步,泉州将继续加大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力让经济发展与民生事业双轮同时飞转。

下大力气提高居民收入。要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把发展成果更直接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将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收12%的实施意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种养业效益提升工程、农民就业创业工程、农业产业化带动工程、农村服务业拓展工程,多管齐下,积极改善农村民生。

下大力气破解“用工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抓住当前农民工求职择业的高峰时节,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用工供需对接,有效推动用工本地化。针对新生代务工人员的新特点,大力优化用工环境。

下大力气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力争到2012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教育公平,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毕业后就地接受与户口所属省份高考模式相衔接的高中教育。

下大力气推进医改。加大卫生投入,全面推广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均医药费用明显下降。继续做好新农合工作,试行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重点支持边远困难乡镇卫生院建设,努力解决山区群众就医难问题。

下大力气加强住房保障。在保障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同时,纳入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加快解决社会“夹心层”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

下大力气治理“城市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城乡路网的拓展、覆盖、完善。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空间。

  • 责任编辑:王秀钦  王秀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