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联动谱新篇
20平方公里的泉港石化城,如今已有超过60家石化企业。2010年,泉港石化产值达616亿元,同比增长89%,在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产业中,稳居龙头地位。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8日报道(记者 黄云峰 游庆辉)
根据海西《规划》,到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宏伟目标如何实现?
只有通过“三群”联动,发挥港口的内联外引作用,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力,带动产业群加快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省的综合实力。
福建省港口资源优越,但也面临小而分散、结构雷同、设施滞后等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大力整合港湾资源,建设海峡西岸北部、南部、中部三大港口群,目前,一系列努力初见成效。
原本属于厦门、漳州两市的厦门港、漳州港,整合成厦门港后,2009年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吨港,并跻身全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行列。
湄洲湾港实现湾内整合后,新增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超过整合前全湾吞吐能力总和。福州、宁德港口整合启动,新福州港宏图正在展开。
城市群的发展,不仅在于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更要着力推动城市间的融合发展、分工协作,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海峡西岸城市群。
今年7月,福州市政府召开第25次常务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统筹政策,加快周边县(市)同城化步伐。一个全新大都市区正向福州大步走来。
8月,省政府批准《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9月8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在厦门签订,一个全新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联盟,逐渐浮出水面;
产业集群同样发展迅速。依托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湾区临港工业区,石化等新兴产业日益壮大,电子信息、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完善提升。
三群快速发展,联动是关键。
港城联动,让福州由沿江城市逐渐向国际化滨海型城市转变。依托厦门港,厦门正由海岛型城市逐渐向国际化海湾型城市转变,海西南翼沿海经济繁荣带初显峥嵘。在湄洲湾,泉州莆田滨海新城建设日新月异,沿海6市全面发展的港城联动发展格局形势光明。
以临港工业为抓手,港业联动成效显著。湄洲湾畔海西石化基地挺立;大型港口燃煤电厂、核电站以及风能、海洋能电站等能源基地完成布局;冶金、汽车、林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业等产业正在布局之中。
港口群和产业群,为优化沿海城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和商业业态,全面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打下展示基础。福州正大力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发展进展顺利,并带动南太武经济区发展,形成城市与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推进三群协同发展,优化沿海6市产业结构,八闽大地吹响了一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凯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