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迎接党代会,建言福建发展”活动评出十条“好建议”

m.folksfolks.com 2011-11-22 11:5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三、加快开发利用八闽自然与文化资源,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群。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使福建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要注重自然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升福建旅游业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建设。要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要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特别要通过建立遗产名录、遗产传承人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式,对全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尤其是濒危遗产展开抢救和保护工作。要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加快开发利用福建丰厚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要加大对德化的陶瓷业,福州、莆田的雕刻、漆器等工艺美术业,厦门的会展业,泉州、莆田的宗教文化旅游业等特色文化产业群的扶持力度。要推动农村剪纸、绘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农村杂技、花灯、龙舟、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项目,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福建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四、发挥闽台交往的独特优势,拓展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闽台两地,唇齿相依,有着特别深厚的“五缘”关系。要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要加快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两岸文化对口互动活动。要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要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要继续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要积极拓展闽台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动漫和网络游戏策划制作、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生产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的辐射作用,扩大对台文化贸易。要积极鼓励引导台商到福建省投资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台资企业。要重点扶持一批能够突出闽台交流特色的报刊精品。要积极组建海峡书局,以版权合作形式与台湾业界共同出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期刊,并联合在台设立图书销售连锁店,打造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品牌,加快闽台文化影视城建设,加强闽台茶文化产业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前沿平台作用,推动形成合作领域更加广泛、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纽带更加坚韧、共同利益更加扩大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要求,加快福建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在文化管理机构设置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加强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增进部门协调效率,建议建立促进福建省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借鉴跨部门和跨企业的运作模式,定期召开会议,负责组织、协调、规划、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发展,为体现权威性,联席会议主席应由省领导担任;在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方面,要本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实现职能转变,把管理的重心放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形成政府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格局;在文化管理手段方面,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建议制定《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法》,立法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管理决策方面,对于福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引入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在所有制结构上,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福建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在允许进入出版物分销、有线电视接入网、影视节目制作和销售、电影放映、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场所等领域有所突破,促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六、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养相关人才。要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意文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一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等省内高校的优势,组建、调整、充实相关学科专业,培养福建省急需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采用委托培养、定向选送、短期交流等办法,选拔有潜力的青年到国内外培训深造,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通过百千万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选拔等工作,加强文化产业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支持文化产业重点企业申报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和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二要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利用政务信息网、人才招聘会等凝聚国内外文化产业人才;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各类文化产业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到福建省创业。三要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和实施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业绩考核制度,将优秀文化产业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四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允许个人以其拥有的文化品牌、创作成果和科技成果、管理经验等作价入股,逐步建立由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文化产业薪酬体系。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