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90岁不离手术台 “吴氏快刀”斩肿瘤
m.folksfolks.com 2012-04-26 08:3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构建肝脏解剖模型 偶然从广播中听到了中国乒乓球队获胜的消息,他找到了制作肝脏标本的灵感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还没有单列的肝脏外科,肝脏手术更是处于空白阶段。 正是吴孟超院士奠定了肝脏外科的基础,他从1958年起,进行肝脏解剖研究,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在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 当时,34岁的吴孟超只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主治医生,对肝脏手术近乎一无所知,那时就连他的老师,被誉为“中国外科学之父”的裘法祖也没有做过复杂的肝脏手术。 “1958年,长海医院收治了第一例肝癌患者。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术切除,”吴孟超院士说,医院特意邀请了一位著名的外科教授主刀,吴孟超担任助手,但患者因为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 当时的技术局限主要在于对肝脏解剖不熟悉,如果要发展,要弄清楚肝脏的结构、血管走向。但是在50年代,国际上根本没有统一的和公认的解剖方式。 通过查阅资料,吴孟超得知了一种方法,就是用注射器把溶解后的塑料从血管注入肝脏,等肝脏表面组织腐蚀之后,密密麻麻的血管就能显露出来。 从1958年开始,吴孟超和助手在几百具尸体上进行实验,但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塑料填充物。1959年,他偶然从广播中听到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赛中国队获胜的消息,这个新闻立刻给他带来了一个灵感。 这些肝脏标本,就是用制作乒乓球的塑料做成的,模型立体、生动地反映了肝脏内的血管、胆管走向及分布。两年中,经过对200多例肝脏腐蚀标本的解剖观察,1960年,吴孟超首次提出了肝脏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 创新肝脏止血方法 从水龙头开关上,他找到了肝脏手术最简易安全的止血方法,被广泛应用 现在做肝脏手术,只要进行麻醉就可以。要知道,在40多年前,为避免肝脏缺血坏死,不但患者要先全身麻醉,还要浸泡在冰水里,等体温降到32摄氏度后再手术。 技术的提升,都要归功于吴孟超院士建立的“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 在提出了“五叶四段”后,吴孟超又从手术中发现,当时肝脏止血的方法危险性很大。由于肝脏中的血液丰富,手术时不得不结扎住肝门部位阻止血液流入,但肝脏一旦缺血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肝坏死,而一个肝脏手术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为了延长阻断血液的时间,患者不得不被全身麻醉后浸泡在冰水里,等体温降到32摄氏度后再做手术。 吴孟超一直在想办法,怎样既能保障手术的时间,又不会使肝脏坏死。 他从水龙头开关上找到灵感,做手术的时候阻断一下,然后再放松,再阻断,再放松。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他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 “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被认为是手术中最简易安全的止血方法,而且没有并发症,直到今天都在被全国的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并且被权威医学教材所引用。 之后,吴孟超院士又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的技术,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 他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 从解剖理论到止血技术,吴孟超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现在,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并设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院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6]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开拓者
- [ 02-05]“感动福建”的吴孟超这次“感动中国”
- [ 09-11]吴孟超院士90岁宝刀不老 7分钟切除肿瘤(图)
- [ 06-21]大医风范 大爱有情
- [ 06-20]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福州举行
- [ 06-20]我省肝病研究中心成立“院士工作站” 吴孟超受聘福建医大名誉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