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港经济合作15年 再谱写双赢发展新篇章
m.folksfolks.com 2012-06-30 11:39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6月27日,福建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在福州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和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郑重地在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签约。 “今年,福建将突出抓好与驻港央企的合作。”福建省外经贸厅投资促进处处长余传富告诉人民网记者,除了招商局集团,香港华润集团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在福建投资1000亿元,在福建推进包括水泥、医药、燃气、零售、新能源、地产等在内的一揽子项目,在福建全面布局,“目前项目进展非常好!” 从1997年9月,福建在全国率先成立“闽港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到今年,闽港经贸合作直奔驻港央企大鳄,福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一直在全国一枝独秀。 从前店后厂到产品内分工 闽港合作走过三个阶段 福建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香港居民中有福建籍乡亲120万人,占香港总人口的1/6,在香港有100多个闽籍社团。 “闽港经贸合作走过三个阶段。”福建师大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铁民近日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做了这样的总结梳理: 1978年至1997年,为“前店后厂”式分散化生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特别是纺织和服装等轻工业,体现为垂直分工,属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 “改革开放后,因为地缘、血缘、人缘的关系,港澳与福建经济合作逐步密切起来。”郭铁民说,当时福建廉价的土地和充裕的廉价劳动力,为港澳厂商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条件。港澳的工厂和生产工序逐步迁移至福建,双方形成了依附性较强的 “前店后厂”的合作格局,使港澳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1997年至2004年,产业结构大调整阶段。香港把大量制造业外迁福建,产业转移规模扩大,包括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大了对祖国内地市场的开拓,体现为水平分工为主。 “香港回归前后,把凡是需要多用劳动力的生产工序几乎全部转移到祖国内地,香港则负责较复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质量管理及市场行销等,将广东、福建变成其产销活动的一部分。”郭铁民告诉人民网记者,2003年6月,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内地和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简称“CEPA”)后,闽港合作开始从“简单互补”向“产业互补”转变,闽港合作从产品在产业内分工进而向产品内分工演进。 2004年至今,“海西经济区”的提出,使闽港合作进入了新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为分工网络,属于产品内分工。 “产品内分工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郭铁民举了机电产品这一例子。他说,机电产品是港商在福建加工的大宗商品,年出口值在200亿美元以上,“福建主要负责增值低的生产、组装环节,香港负责增值高的开发、销售环节。” 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便从与香港的产品内分工中尝到了甜头。 去年3月,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率团访问香港期间,“对接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的技术成果后,健康指数IC芯片在手表上的应用,短短一年时间就实现产业化,而且投资不到2000万元!”恒丽电子董事长邵跃明说,“产品的升级要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做,不仅时间更长、成本更高,可能还达不到这水平。” 恒丽电子与香港应科院的对接,只是闽港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伴随着福建转变发展方式的声声号角,闽港合作方式也在加速升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7]紫荆花艳水仙香 闽港合作谱新篇
- [ 05-29]闽港文化产业洽谈会召开 莆田签约10个项目
- [ 05-14]福建省赴港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取得成效
- [ 05-10]闽港文化产业合作推介洽谈会在香港举行
- [ 03-26]闽港经济合作促进会电贺梁振英当选
- [ 03-28]福建给力闽港闽澳合作 构筑常态化合作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