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滚动网报> 法制报道 > 正文

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m.folksfolks.com 2012-09-17 09:16  王坤明 王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上海出新规排查精神病,不出门或乱管闲事者有嫌疑,网上对此议论纷纷—— 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17日报道 本网记者 王坤明 实习生 王锦

“过分话多,说个不停;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这些行为异常人员将成为疑似精神病患者调查的线索。近日,上海市卫生局颁布了《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2012版)》,规定将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对此,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戏谑道:“上海的孩纸(孩子,网络用语——记者注),小心‘被精神病’哦!”

拍砖:

宅男宅女惊呼伤不起

“躺着也中枪,按这样的标准,我们这些宅男宅女都是有精神病了,伤不起啊!”网友“萧家小胖妞”说,自己平时就很少逛街,大部分的时间在网上泡着,是个标准的宅女,但是她依然每天过得开心,心情舒坦,“难道这样也得去看看精神科医生?”

网友“旱鸭子阿雄”认为,以正常人“忙忙碌碌上班、争分夺秒赶路”的标准判断那些“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的人就是精神病,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很有问题,无疑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 。网友“every214”的看法一致,他认为,若按这个标准,宅男腐女、酷哥、慢性子、热心肠、话痨和运动达人都可能是精神病。

“这个标准太武断,纯属无稽之谈。”网友“angle姐”对此表示愤怒,她说自己在上海做营销工作,日常就是到处乱跑,话自然也多,工作需要而已,跟精神病犯不着边。

有网友调侃道,不上学、不出门、不上班、寡言少语、动作慢等症状倒是与老年人生活状态相似,难道上海的老人都有精神病嫌疑?而从青年人角度说,现在社会压力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情绪压力,当这种压力积攒在一起时,他们就有可能选择去跟朋友话唠下或者在家里静静待着,自我排解。这位网友质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可?”

撒花:

有利于社会和谐

在众多网友为此项新规“吐槽”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这是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利于社会和谐。

“其实也没什么可笑的,当今社会更需要关注精神心理健康。”网友“微醺”如是说。网友“王莉”也表示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如过度痴迷网游的人,整天呆在家里,不和人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不是精神不正常吗?”

“我们应理解政府的苦心,毕竟社会上有心理问题的人太多了,这些人甚至会造成伤人事故。”网友“财新网友”对此表示赞同,认为上海市政府此种做法只是要求社区工作在这方面多加关注,对有这种情况的人,应多加关怀、疏导。这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很有必要。

专家:

是否精神病要综合判断

“不出家门、少说话等并不能直接判定有精神病!”福鼎市精神病人疗养院院长夏桂玲表示,精神卫生疾病患者初期会有这些行为表现,但是正常人也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这些行为仅是单纯的特征症状,只能作为其中一方面的判定线索。

福州金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林宗平表示,作为一种判断或者筛选的办法,这些症状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精神问题的产生往往很多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线索的公布给每个人提了醒:自己是否是精神病的边缘人群,自己心理健康情况如何等。

“判定精神病是需要综合判断的,需要一个完整严密的资料搜集、汇总、分析、诊断的过程。”夏桂玲说,精神疾病按照等级不同分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有各自专业的诊断标准。精神病方面的医生会对疑似患者进行综合检查,精神检查技术涉及认知活动、意识行为活动、个性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医生对其中每一项都有一个专门的询问技巧。

福州金桥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罗胜发说,从一个行为去判断是否有精神问题通常从三个方面去看:这种行为时间多长、内心体验有没有痛苦、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有没有受到影响,“市民可以用这些简单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及时调整自己,促进心理健康”。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