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网友称这个假期“甜蜜的负担”不一般

2012-09-24 09:05: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分享到:

她是一名普通工薪阶层,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但是从2007年4月起每年花在助学上的费用最高超过6000元,先后资助了14名贫困学生——

黄金凤:我有这么多孩子

黄金凤和资助的学子赖芯合影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24日报道 本网记者 李琰之 通讯员 张玉生 林瑞芳

五年前,因为一个电视节目宣传,她从此心系西部地区的贫困学子;五年多来,她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点燃了10多名贫困孩子的希望……

她的名字叫黄金凤,是明溪县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女职工,也是一位母亲,她不仅用爱抚育自己的孩子,更用爱给贫困学生带去希望。

一次看电视开启五年长跑

2007年3月,黄金凤从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得知青海省正在开展“格桑花西部助学”活动,发起者是一个名为“格桑花西部助学”的网站。

该网站是由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在互联网上创建的,专门为西部地区的贫困孩子就学提供资助,她深受感动。看着荧幕上那些西部贫困家庭孩子的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黄金凤的心就被紧紧地揪住了,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些什么。

她决定加入这个爱心活动的行列,帮助那些即将失学的孩子们重新走进校园。 “他们还很小,应该上学读书,不能因为贫困就辍学。”黄金凤说。就是出于这样简单的初衷,黄金凤很快通过“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与当地校长和志愿者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信息,并投入到这项公益活动中。

省吃俭用 慷慨助学

作为工薪阶层,黄金凤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家庭经济也并不富裕,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可她在助学上舍得花钱。从2007年4月开始,黄金凤先后资助14名贫困学生,其中在青海省有10人,分布在玉树州玉树、海南州共和、西宁湟中、乐都等地,在我省永安有4人,一年花费在助学上的费用最高超过6000元。

助学的费用从哪里来?靠省着一点少花一点的积攒。黄金凤说:“反正能省一点,少逛一次街,少买一件衣服,就能给孩子们一些。”黄金凤的妹妹说姐姐生活节俭到“小气的地步”。黄金凤看到漂亮衣服、好吃的东西,如果贵些的她都会舍不得买,看看过过瘾就好。和同事或邻县的同行去外地出差,大家去逛街会买名牌服装。黄金凤只是看看,同事都说黄金凤有点傻,“这会儿不买不穿,以后老了想穿都没机会”。

黄金凤说:“我做的其实挺微薄的,一点资助也不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总觉得也让孩子们看到一点希望吧,可以让他们脸上露出笑脸,也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被放弃,被抛弃,我也希望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回报这个社会。”

受黄金凤这份爱心和执着所感染,一家人都加入了这个行列。“妈妈,你平时给我的零用钱都在这里。等我长大了,一起去看哥哥姐姐们。”黄金凤的女儿知道妈妈捐助孩子们的事,觉得妈妈很了不起,平时也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因为感动 所以坚守

黄金凤资助的几名青海省的孩子都在偏远山区,有的还在高原地带。虽然福建和青海相隔千里,黄金凤却熟悉每一个孩子的笑容,熟悉每一个孩子的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她会买些漂亮的衣服、头饰和精美的文具,挨个寄到孩子手里。

汶川玉树地震时,有两个黄金凤资助的孩子在灾区,她非常担心孩子的情况。因为没有电话,老师也联系不上,黄金凤每天都上网关注灾区情况,还和志愿者联系,汇了3000元给志愿者买帐篷。直到在网上看到孩子平安的消息,黄金凤的心才放下。

孩子们也给黄金凤写来好多信件和明信片,在节日时会发短信来问候。“阿姨,谢谢您的节日礼物,我非常喜欢。再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又被评为‘三好学生’……”“感谢您的资助,让我能够安心地读书。今天将这张写满祝福的卡片寄给您,真心地说一声:谢谢您!扎西德勒!”有时还给她寄来青海的特产,还有包含家人感激之情的鞋垫。

五年多来,黄金凤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贫困学子。然而,她这样做,很多人也不理解。面对风言风语,黄金凤说有时真的感觉挺难的。每当想放弃的时候,黄金凤就翻看孩子们的信件,她想:瞧瞧!我有这么多孩子!

为了孩子们对她的感激和关心,为了能看着孩子们慢慢地长大成人,黄金凤就这么坚持着。

黄金凤说:“助人为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都能坚持下来的,助人为乐其实也挺简单的,并不是一定要付出金钱什么的才算,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也可以。”

了解更多海西志愿者风采,请登录福建文明风网站(wmf.fjsen.com)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