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网友吐槽养老还得“拼儿子”?

m.folksfolks.com 2012-10-22 08:5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9年来,他已经在龙岩市38个乡镇98个村庄(社区)开展了科普志愿者服务,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他募集的助学金达350万元,资助了312名贫困农村学生——

余亿明:志愿科普路 爱心遍城乡

余亿明在向群众讲解科普知识。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22日报道 本网记者 李琰之

他默默无闻当起了科普志愿者,爱心没有终点,他坚信自己能够把科普志愿工作和关爱事业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延续。他就是龙岩市科普志愿者、龙岩市关爱文化馆馆长余亿明。

“科普服务”寄深情

余亿明的爱心情结源于他贫困的家庭出身,他从小就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那时候给稻田喷农药的工具很简陋,很多父辈们在喷洒农药过程中因为缺乏科学常识而不小心吸入农药喷剂导致呕吐,甚至晕倒。因此,余亿明从小就立志要考上大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回报农村,回报社会。

2003年,刚参加工作不久,他便加入了龙岩市科普作家协会,并成为一名光荣的科普志愿者。“刚开始的条件比较艰苦,没有钱,要自掏腰包;没有车,只能两手拎着重重的科普宣传材料,转车好几次,再走山路;不认得路,就一边走一边问,走到哪里就去哪里宣传。”每到一个村庄,余亿明一边向当地农民朋友发放科普小册子,一边向他们宣传预防地震知识、健康医疗知识等科普常识,还告诉农民朋友要学会科学种植养殖,依靠科技手段使全家脱贫致富;有时候,余亿明还挽起裤脚帮助农民朋友干些农活,陪着农户一起聊收成聊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有一次,余亿明正在连城县北团镇的一个村子发放科普宣传资料,遇到村民黄平养的十几头猪突然不吃东西了,而且四肢无力,还口吐白沫。他找到余亿明的时候语无伦次,显得非常紧张。他说,这些猪是他一家人的希望,也是他儿子今年读大学的学费,如果这些猪都闹了猪瘟,他一家人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他儿子也有可能面临辍学。余亿明赶紧拿起手机联系上了县里面一位养殖专家,并请人开车把养殖专家接到村里。忙活了一个下午,病情及时得到了控制。黄平紧紧拉着余亿明和专家的手热泪盈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这件事更加让余亿明深刻的认识到科普宣传工作的意义。有时候志愿者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个小小的帮助,可能会影响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如果他们多懂得一些科普知识、种养知识,他们信心就能更多一些,希望更大一些,日子更好一些。

9年来,他已经在全市38个乡镇98个村庄(社区)开展了科普志愿者服务,并自费编印《关爱女性健康手册》和其他科普等宣传资料,约10万册(份),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

“关爱活动”汇民情

在从事农村科普志愿工作时,余亿明接触到很多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他都坚持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资助贫困的农村学生和农村老人。从他开始工作到2006年,受过他资助的老人和学生就有28人,资助费用近2万元。虽然这些资助很微小,但他一直持续着他的“关爱”之举,哪怕是在他父亲患癌症和妹妹读技校急需用钱的时候。

多年的爱心行动也让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太渺小,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太多了。他想科普志愿是一个志愿工作,而帮助农村的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工作。在经过几个月反反复复的思想斗争后,余亿明终于下定决心要辞去机关工作,专职做志愿者,希望更好地开展志愿工作,通过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人去从事志愿工作,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去关注农村的弱势群体。

2006年10月,他创办了全国唯一一家以“关爱”命名的文化馆——龙岩市关爱文化馆。从那以后,他为了筹集经费四处奔波,不停地穿梭于各大街小巷,厚着脸皮向企业家请求赞助。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必将能够呼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那些正在贫困中求学的学子们。

余亿明从2006年开始组织助学活动,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甚至一百多名学生受益,得到几千元的助学金。截至今年7月,经他牵线搭桥募集的助学金达350万元,资助了全市312名贫困农村学生、建立了一所小学教学楼、五所中学图书馆。并自筹经费举办了36 场次关爱活动,服务对象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百岁老人、农民工子弟、残疾学生,参与人数近千人。

心怀大爱,为事有成。余亿明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认可和广泛赞誉,他先后获得“首届福建省优秀志愿者”、“福建省五星志愿者”、“ 国际关爱事业突出贡献奖”、“ 中国关爱青少年成长先进个人”、 “龙岩市绿色科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