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莫言热” 消费与守望
m.folksfolks.com 2012-10-25 09:0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4、莫言他的创作根植故乡,也超越故乡 莫言说:“高密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毛维杰:高密有“三贤四宝”。汉朝的郑玄,春秋时期的晏子,清朝的刘墉,都是出自高密。“四宝”就是说当地的剪纸、泥塑、扑灰年画、茂腔。这些文化都浸润着莫言的成长,在他的小说当中都有体现。比如《檀香刑》,整个作品的背景都有一个旋律,就是地方戏茂腔的旋律。 莫言的创作根植故乡,也超越故乡,站在了全人类的视角上来观察人、写人、关注人,这使得他的作品跟其他种族的人、其他语种的人有一种相似性,有一种共性的东西。 主持人:“莫言的虚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是诺贝尔委员会授予莫言的颁奖词。对莫言的作品现场嘉宾怎么评价? 郭洪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写给莫言创作的一个整体评价。就《蛙》来说,里面的虚幻现实主义或者是民间的因素并不是体现得非常充分。《蛙》里面有太多太多东西,有马尔克斯,有萨特戏剧,也有唐·吉诃德的东西。更主要的是,他写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有非常浓厚的对那个时期老电影老故事的一种仿写。他把计划生育写成一场战争。这是莫言能够举重若轻的地方。 傅翔:莫言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他的语言创造力,还有一个就是磅礴的想象力。我觉得莫言是写苦难、写童年写得最好的作家。我感觉他的短篇是最有才华的。 主持人:莫言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力量在哪里? 郭洪雷:从三个层次上去体会。第一个层次“接地气”,就是说他的文学世界是扎根于现实的,是扎根于特定一个文化区域的。我们当代很多作家往往都是如此,比如贾平凹、阎连科、格非。这是一个共同的现象。 第二层,一个作家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莫言的小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外界非常广泛地吸纳。经过广泛吸收之后,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己非常从容的语言。无论是形式上、风格上还是文体上,莫言始终在坚持探索。 第三层,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必须能够提供给一个民族思想的可能性和情感的可能性,给它一个走向。那么,莫言的作品有没有对现实的批判?肯定有,而且很强烈。那有没有对中国现实的辩护呢?也有,非常地理直气壮。这里其实就有莫言自己非常独立的思考。 傅翔:莫言的特色就是他有批判性,他不仅仅是虚幻现实主义,还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对现实怀着足够的警惕。他是一个能够勇敢触碰现实、表达良知的一个作家。通过一个很含蓄的甚至是寓言式的写法来展示他对这个社会很隐晦的思考、批判。他的语言风格给人就是感觉非常狂野。他的作品对苦难丑陋的一面,揭示得最深刻。 莫言最近的一个访谈提到,他的最好的作品没有出来。就是说,他一直没有写到灵魂痛的东西,直到《蛙》。《蛙》的出现他认为已经接触到了自己灵魂痛感的东西。但是他觉得还没有更大胆地去写自己。这是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的很清醒、很清晰的认识。因为一个作家应该要对自己敢于剖析,真正更有力量地把手术刀向着自己。在这种灵魂的剖析深深地切进去之后,我们会看到更多有力量的、血淋淋的东西。我们也希望莫言在诺奖之后有这方面的努力,让我们更加震撼。 成业:莫言的作品给我很直观的感受式的东西,他的描写是非常感性的,比如《透明的红萝卜》,没有一种观念很强的结构在强调小说,而是用整个感觉来带动。这是一种很直接很接近的互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2]东南网事:网友吐槽养老还得“拼儿子”?
- [ 10-15]东南网事:“拉风山路” 游客难觅公厕
- [ 10-08]东南网事:网络抱团微创业 “很多人”点燃梦想
- [ 09-24]东南网事:网友称这个假期“甜蜜的负担”不一般
- [ 09-17]东南网事: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 [ 09-13]东南网事:"筷子兄弟":世界为你的微电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