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的话犹在回响。
是啊,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省委省政府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关心农村寄宿生生活,关注养老,推进医疗保障改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系列有力的惠民举措,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从规划、布局、资金、项目等几方面着手,先后配合省直相关部门编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建设规划,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等基础设施投入,并不断向农村、山区特别是老区、苏区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2012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25亿元,安排省级预算内投资4.60亿元,扶持了一批民生项目建设。
“目前,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完成的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已提交省政府审定,即将出台。随着该规划的全面实施,我省将进一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让农村学校寄宿生住得好吃得好
宁化七中寄宿学生食宿条件大大改善。 俞祥波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1月27日报道(记者 王永珍 通讯员 俞祥波/文 俞祥波/摄)
走进宁化七中,最惹眼的是一座六层楼的建筑。
“这幢全校最新的楼房,大大改善了寄宿学生的住宿条件。”校党支部书记肖明远说。
宁化七中为初级中学,学生主要来自城郊乡和城南乡,50%以上寄宿。新宿舍投入使用前,住宿条件非常艰苦。“老宿舍楼下面三层住男生,上面两层住女生;每间宿舍10余平方米,上下层的架子床,12个铺,每铺两生,共住24个学生,生均面积不到一平方米;一个楼层一个卫生间,生活极不方便。”负责生管工作10多年的张标能老师介绍。
新宿舍楼每间12个铺住12名学生,宽敞明亮。同时,配套的1500多平方米餐厅也建起来了,并且通过B级达标验收。
“我的姐姐也是七中毕业的。她读书的时候,要带米带菜,食堂蒸好了,没有餐厅,大家就回到宿舍或操场、教室吃。我的命比她好多了。”九年级(1)班学生肖微笑着说。肖微是城南乡肖家村人,父亲在非洲务工,母亲在电站打工,学校良好的食宿条件让她常常“乐不思家”。她说:“每个宿舍都有卫生间、洗衣池,贴瓷砖,干净整洁,待着看看书也挺好的。”
得益于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和原中央苏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09年,宁化七中获得中央专项和省里补助资金200多万元,加上县财政配套,总共投入500多万元,建起了新的宿舍综合楼和餐厅。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农村留守就学子女寄宿人数急剧增多。为解决寄宿制学生生活设施问题,2007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同时,结合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五年来共争取中央专项和安排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4.3亿元,扶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和食堂设施建设,并带动地方政府和学校自筹投入约2.8亿元,改善了690所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项目,新增学生宿舍、食堂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这些专项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寄宿条件,目前已基本消除了农村初中校以上寄宿学生统铺或两人一铺的现象,初步实现一生一床,生均宿舍面积由实施前的2.48平方米提高到4平方米。
2013年,我省将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寄宿制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项目预计30多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