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看,我的家乡更绿了
m.folksfolks.com 2013-02-22 09:3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最念家乡美 东南网-福建日报2月22日报道(记者 郑璜 通讯员 郑志忠)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到院,幢幢崭新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几棵桃树上,粉红色的桃花正开得热闹……尽管已经过了初五,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家家红灯笼红春联,人人忙着走亲访友,仍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以前过年可没这么热闹。大家聚在一起,也没地方去,最多的就是看电视打牌了。”回忆起貂峰村的过去,年过花甲的村民吴的本十分感慨,十多年前,村里人多地少,全村人以种田为主,靠天吃饭,没什么其他收入。村民们住的是低矮的土房子,走的是狭窄的黄土路,他比划着,“路也就只能开过一辆车,两辆车对头就堵在一块儿了,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在村里住了几十年了,老吴没想到有生之年,村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原本狭窄的村道被宽敞的水泥路取代,村道两侧的露天厕所被绿树和鲜花取代,遍地的垃圾没了踪影…… 贫穷小村没有工业,靠什么摆脱贫困、发展致富? 貂峰村支书吴永年介绍,二三十年前,就有村民们瞄准了当地传统的特色小吃扁食,去外地靠经营扁食这一行当,闯出一条致富路子,村子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扁食村”。如今,全村4000多人口,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出去,涉足的领域也从单一的饮食拓展到石雕等行业,村民们的腰包越发鼓了起来,每年带回的收入都有上千万元,早已迈入小康村。 不过,貂峰村村民们更得意的,还是村里的优美环境。 吴永年回忆,从2009年起,村里的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近年来,村民们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按照统一规划建起了四五百幢农居新楼。富裕起来的村民,对环境绿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村里就统筹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房前屋后,绿树红花互相映衬。“有些品种,连我都叫不出名字,都是县里林业局专门派人过来指导的。” 貂峰村村部前,有个两三亩大的莲花池,初春时节,只有几根残荷梗孤单地伫立着,水面上偶尔飞过一两只鸟。“可惜你们来早了,再过几个月,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吴永年说,这个莲花池已有500多年历史,20多年前一度荒废成一个臭水池。后来,村里请人进行清淤改造,还村民一池碧水,又种植了10多个荷花品种,花期可从6月持续到10月。 “夏天开花的时候,可漂亮呢,还有人专门从县城开车带着摄影‘大炮’来拍照呢。”一位正在池边洗衣服的妇女插话,颇为自豪。 去年年初,村里又投资120万元在莲花池畔建设起一个农民公园,这一工程还被列为县里“四绿工程”重点项目。公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种植各种花木2000多株,还铺设了草坪,摆放了石椅、石桌等,东边是健身舞广场,西边则是儿童乐园和成排的健身器材。“现在村民们一忙完,就主动到公园里休闲锻炼,特别是妇女们的广场舞,一到晚上可热闹呢!”吴永年说,今年公园打算再增加一个灯光球场,让年轻人也能有活动场所。 沿着貂峰公园的林荫小道向前走,一栋4层的楼房出现在眼前。这里是貂峰村文化活动中心,有各类农用科技书籍4000多册,各类报纸杂志50多种。一位正在阅览室里看报的老汉概括了貂峰的“四大变化”——村道水泥化、民居公园化、农村城镇化、人人学文化。 “我们村出去的人多,大家在外面辛苦打拼了一年,过年才能在家休息几天。”吴的本说,“我儿子说了,在外头再辛苦,一回到家,看到村里越来越美,再怎么辛苦都值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2]新春走基层:八方来聚,缘来一家人
- [ 02-22]开着动车回老家——傅光全的春运故事
- [ 02-21]新春走基层:福利院里的幸福年
- [ 02-18]东南网记者新春走基层
- [ 02-17]新春走基层:武夷新区建设忙
- [ 02-17]新春走基层:大年初二机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