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散落的钞票
m.folksfolks.com 2013-03-04 08:5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郑在倾听 百年技艺今犹在 无奈不知传与谁 ——访福州传统花灯手艺人谢善霖
谢善霖在仔细端详绵羊灯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4日报道 本网记者 赖炜娜 实习生 林恬 “去黄巷口,找谢善霖师傅!”当记者到三坊七巷寻找福州传统花灯手艺人时,不论是三坊七巷的原住民,还是花灯店铺的老板,大家都推荐这位从事花灯制作已逾40年的老手艺人——谢善霖。 福州花灯 盛名已久 谢善霖一家三代都是扎灯艺人,从10岁开始,跟着奶奶学做花灯,之后便一直靠做花灯营生,到今天已经有四十年的制作经验了。 据谢师傅介绍,虽然各地在元宵节时都会闹花灯,但福州元宵节有独特的送灯习俗。因为“灯”与“丁”谐音,所以“送灯”寓意着“添丁”。话说福州的女孩结婚第一年,娘家会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果还未添丁,就送“橘灯”,因为福州话里的橘与急、吉同音。第三年还未添丁,娘家就会送“孩儿坐盆灯”,直到女儿生了孩子,娘家才会改送“绵羊灯”、“莲花灯”等小型花灯。一般会给一个孩子买两盏灯,直到孩子满16岁才不再送灯。 正是这种特殊的习俗,使得福州的花灯市场十分繁荣,在唐朝时已经是全国盛行花灯活动城市之一。也正因为如此,福州花灯制作技艺不断改进,在南宋时,福州的花灯便被评为上品进贡京城。 小小花灯 工艺繁琐 一盏看似结构简单的花灯,其实需要经过繁琐且漫长的制作过程。首先是选材,制作花灯的原材料是很有讲究。谢师傅告诉记者,制灯的纸要求色白、透明,且不易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武林旧事》中形容福州花灯所说的“如清冰玉壶,爽徹心目”。 花灯最重要除了纸张,就是骨架。谢师傅坚持用墨竹来做花灯的骨架。当问到为什么不能用铁线代替竹子时,谢师傅说:“不是不行,但是传统上不用。福州的传统是花灯不能过农历二十九,农历二十九这天花灯都要烧掉,花灯烧得一丝不剩才寓意着发财。” 选材、染纸、破竹、搭支架、煮浆糊、糊灯……这一道道不同的工序基本完成,也已经是近年关了。接下来就是忙碌的做灯过程。一盏最简单的莲花灯,也要花3个小时。尽管如此,谢师傅还是给自己“找麻烦”,他家的莲花灯像极了刚刚出水时的莲花,因为折子更细,花瓣也多一层:“这样的莲花灯更好看!” 记往述怀 传承堪忧 如今的花灯虽然还保留着大部分的传统技艺,但谢师傅不免惋惜地说:“现在的花灯,比以前的简单多了。”他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南后街“斗灯”的情景,不无得意地向我们描述他当时所做的走马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用毛蚶的壳做材料,里头点上蜡烛,灯就会走” 。他说那个时候,大家把自己做的花灯拿出来比,虽然获胜了也没什么奖励,但是促进了制灯技术的整体进步。 如今,虽然手工花灯市场还在,谢师傅每年做1000多盏花灯仍是供不应求,政府也为花灯手艺人办过拜师会,但是,三坊七巷做花灯的手工作坊,仍从早年的十几家减少到现在的四五家。谢师傅颇为无奈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有的徒弟早已改行了。花灯技艺最好要传下去,但是实在没有传承人也没办法。” 更多视频请登录东南网或东南宽频(tv.fjsen.com)观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8]东南网事:“请注意!有人伪冒东南网”
- [ 02-25]东南网事:网友热议疑似“非故意”挡车牌受罚
- [ 02-18]东南网事:补办的福州市民卡为啥不便民
- [ 02-07]网络正能量:“网络小说写手”老施的逆袭
- [ 02-07]东南网事:“网络小说写手”老施的逆袭
- [ 02-04]东南网事:武夷山市民巡访团 巡出城市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