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生态省”建设的福建样本

m.folksfolks.com 2013-03-04 11:2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规划考核并举

保护发展双赢

永泰,山清水秀,素有“福州后花园”之称。可多年来永泰人却不轻松,因为单论GDP,长期居福州倒数。然而现在,自卑正变成自豪——2010年开始,福建在全国率先启动环保监督管理“一岗双责”;省长与全省九个设区市一把手逐一签订“六江两溪”整治责任书;2011年,福建决策层将环保约束制度与考核体系改革联动,明确提出对各地的考核要包含这样三个内容: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倡导“要看重总量,更看重人均;要比发展进程,更比发展后劲”,鼓励干部“四比”:比发展快、比后劲足、比民生好、比生态优。

“市里规定对我们县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这样的‘三考三不考’,可以说把准了我们发展的脉门。”永泰县委书记林强告诉记者。

“考题”改了,思路必然要转。此前一直苦于无商可招、无企可进的永泰,眼下“死守”无污染企业这条底线更加坚定。去年一大型养猪企业将落户,县委、县政府权衡再三,决定赔偿企业全部前期投入,坚决拿下。永泰县生猪养殖总量加起来不到3万头,还不如有的县一个养殖场的规模,但永泰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却多达11个,各类生态保护面积达11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3。

“考题”改了,得分自然变了。永泰以22项指标全优的成绩成为福州第一个获命名的省级生态县,从2011年起,考核从倒数变前列。“这几年全县游客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永泰县旅游局局长黄秀华告诉记者。

“考题”改了,视野豁然大开。生态优势成为永泰人后发崛起的“制胜武器”——吸引冠城大通和福建广电集团投资32.5亿元,创办福建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海峡影视基地;福建IT界领头企业中海创公司对永泰也“一见钟情”,准备创建生态型“硅谷”,产值直指千亿。

正如永泰这样,保护生态和实现发展,在福建的战略规划图上,10年来早已不是“二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已越来越成为八闽干部群众的共识。

——规划引领。今年年初,《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炉,四个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域格外引人注目。“从本世纪初制定《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算起,这个规划已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第三个规划。”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目前福建全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大部分市、县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省乡镇基本完成规划编制,村庄规划今年将实现全覆盖。

——靠前把关。福建近年来不断提高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把环境容量作为项目引进的重要依据,实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好中选优,将一批污染环境、资源消耗大的项目拒之门外。2010年推行环保准入制度第一年,就否决了24个大型投资项目。

——从严考核。从2011年起,福建不断调整设置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包括对领导干部环保“一岗双责”,即对没有完成年度环保工作目标的,或发生环境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行政问责。明确干部提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环境事项实行“一票否决”。

——利益补偿。早在2003年,福建就先后在九龙江、闽江等流域探索生态利益共享、治理共担的补偿机制试点,流域上下游财政横向补偿与省级财政纵向补助相结合,推进流域上游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1—2011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7.55亿元,开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有偿使用的先河。

“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永续发展的观念理念、生产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