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建设 委员建议:尝试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2014-01-12 07:45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发展低碳经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份提案为生态建设建言 尝试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去年底的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做出了重要部署。 值得关注的是,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提出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等内容。 在今年的两会上,这一话题也成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记者昨日发现,今年有十余份提案涉及这一领域,委员们就发展低碳经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治理城市污染等建言献策。 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近年来,上海松江死猪事件、青岛中石化“11·22”油管爆炸事故等,都为环境污染敲响了警钟。委员骆少鸣从“环境风险管理市场化”的角度,提出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疏解环境污染之道——尝试建立国际通行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了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事故、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意外环境事故等。”据介绍,它一方面可在政府和环境责任主体之间增加一个市场化的“第三只眼”,从而强化责任主体的内在压力,激励参保企业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积极进行隐患排查。另一方面,它能让受害人及时得到有效赔偿,打破“企业污染、公众受害、政府买单”的不合理困局。 骆少鸣认为,我省生态省建设正步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新阶段,应适时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投保原则、主体、范围、标准、举证责任、索赔时效等”,做到有法可依。 此外,他建议可循序渐进推进,先在我省重金属、石油化工等重度污染企业试点。并建立环保部门、保险机构与信贷机构的联动机制,将“两高”目录内企业投保环境污染保险情况与其获取信贷的资质挂钩,形成“不通过环评不能上马、不构建环境污染保障机制得不到信贷支持”的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抑制高污染行业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建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 台盟福建省委员会认为,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不公平分配,“导致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同样的,“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生态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据了解,目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7个城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台盟福建省委员会从中得到启发,建议我省可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可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使环境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它们的稀缺程度。”这样一来,可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 同时,提案建议可探索建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推行政府管制下的排污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降低治污成本,引导鼓励生态环境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通过自愿协商实现合理的生态补偿。 治理大气污染不能单干 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目前的“单干”局面,建议我省与浙、赣、粤等周边省市“联动”,携手解决问题。 据介绍,我省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大气环境受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影响较大”。在这种形势下,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认为,依靠单个省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控制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以区域为单元的一体化控制模式。 对此,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建议,可尝试建立“海西经济区跨省际联防联控机制”。“由我省牵头”,在海西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框架下,推动与周边浙江、广东和江西等省份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 当然,我省各地市、各部门也应建立内部的联防网络,并在各设区市设立市、县(区)两级联防联控机构。“经联席会议批准,并纳入各地区年度环保工作任务和考核目标。” 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特别提到,厦漳泉、福莆宁同城化区域及南平、龙岩、三明等区域,还应建立区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会商制度。 将低碳经济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还关注到低碳经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的低碳经济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工业经济中冶金、化工、纺织、陶瓷及塑胶等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例”。 与此同时,节能减排的形势较严峻。“行业性、区域性、流域性污染仍较突出”,餐饮业油烟排放、机动车废气排放、内河景观水体污染、建筑粉尘污染等也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对此,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建议,可将低碳经济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形成长效机制。“制定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涵盖绿色产业、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类别,将之作为县(市)区领导班子绩效评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建议,相应地应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打造软件、显示器件、光电、现代通信、微电子、环保、生物与新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群等,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带动低碳经济进步。 借鉴台湾“垃圾不落地”管理方法 委员王朝春从台湾“垃圾不落地”管理办法得到启示,建议我省借鉴这一经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他提到,1996年起台湾实施“垃圾不落地”及“资源回收计划”,成功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所谓“垃圾不落地”指街头不设垃圾桶,垃圾车定时定点回收。据王朝春介绍,根据台湾环保部门统计,几年下来,垃圾减量成效显著。台北不但不需要兴建原规划的第三座垃圾掩埋场,现有的第二座掩埋场也停止使用。 鉴于此,王朝春建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具体的事情做起”。福建可对“垃圾不落地”进行研究,推进城乡卫生管理变革,将福建建成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导区、生态优美文明宜居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委员声音 “城区建设中,许多建筑物采用钢化玻璃幕墙、釉面砖墙、铝合金板、磨光花岗岩、大理石或高级涂料等光反射较强的装饰材料。当太阳光线照射强烈时,不少建筑物装饰会产生反射、折射出强烈的光线。 防治城市‘光污染’,应纳入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形成长效管理监督机制。当然,也应从前期规划入手。建筑审批过程中,应将防止‘光污染’纳入审定范畴,严格控制具体易产生二次光污染项目的审批。” ——委员陈明旭 “治理城市污染,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建议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委员夏青 背景资料 水、大气、生态环境 福建历来以全优著称 福建历来以生态环境优良著称全国。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12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优良。2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是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本报记者刘云鹏齐榕 |
相关阅读:
- [ 01-12]省政协委员热议深化教育改革 陈桦:教师轮岗可考虑纳入教育督导
- [ 01-12]缓解“接送潮” 福建省政协委员建议早晨推迟上课
- [ 01-11]福建省政协委员刘安娟心系青少年健康成长
- [ 01-11]福建省政协委员尤民生关注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
- [ 01-11]做参政议政的有心人——访福建省政协委员吴成翰
- [ 01-11]福建省政协委员交流提案
- [ 01-11]福建:各地委员来报到 民生话题人气高
- [ 01-05]期待两岸共办妈祖大学堂——访福建省政协委员周金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