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海湾公园内骑自行车休闲 东南网4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朱少文 文/图) 东山县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在综合治理“两违”专项行动中引入民生和生态理念,在拆违后的海岸边建设休闲公园、种植海岸防护林,同时,帮扶农渔民转产就业,赢得当地群众称赞—— 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山县东南部的海湾公园,沿着木栈道一路向南,瞬间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听着海水拍打沙滩的声音,记者在海湾公园里流连。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有的在木栈道上远眺滨海风光,有的骑着自行车快乐地玩耍,还有的领着孩子在打闹、嬉戏。沙滩上,还不时有新人在拍婚纱照,气氛温馨又祥和。 “海湾公园投用后,我们多了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当地一位热心的群众指着岸边的一排木麻黄树苗对记者说,“瞧,这些都是最近陆续补种的。有了它们,我们就不用担心风沙和盐碱了。” 东山是风景宜人的滨海城市,海岸线达140多公里,其中30多公里有沙滩,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游客的增多,大大助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群众也从中受益,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群众在海岸边违规搭建大排档、非法建设鲍鱼场。据统计,去年底,仅海岸线附近,非法经营的鲍鱼场、网寮、大排档就有上百家。不仅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海岸防护林也遭到损毁,补种的小树苗存活率很低。”东山县市容管理处主任佘再炎说,虽然他们每天都在整治,但由于“两违”建设情况较为复杂,从业人员众多,加上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整治效果并不明显。 为了保护生态,去年4月,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东山县及时出台了《东山县生态建设暨“四湾一区”生态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东山县成立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下设海域整治办公室和陆域整治办公室,组成单位主要是各镇党委、政府以及县直各部门。为了坚决打击非法占用海域、滩涂、土地、林地等违法建设行为,维护海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该县还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偿部分群众的合理需求。 据统计,目前东山县已投资2亿多元,拆除沿海鲍鱼场、网寮、大排档等违规建筑150多家,补植木麻黄等防风沙、抗盐碱树种2万多株,进行防护林绿化100多亩;清理杂草地1万多平方米,同时,铺设草皮、种植灌木、建设生态停车绿地等。 为了巩固整治成效,东山县着手建设海湾公园项目。该项目分三期建设,拟投资5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投资1.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2000万元,社会资本1.6亿元。“如今,海湾公园的滨海游步道、木栈道、林间游步道等综合绿道设施均已建成使用。下一步,将推出二期、三期项目,不断优化驿站和绿化景观工程,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游艇基地、海滨浴场、水上乐园、沙滩运动场、生态湿地、文化广场、休闲驿站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县旅游局局长林喜禄告诉记者,为了帮扶拆违后的农民、渔民顺利转产就业,县里还将统筹规划,集中打造“美食一条街”和“大排档一条街”。 40多岁的张亚东在樟塘镇辖区段经营大排档已有10多年了,年收入近20万元。听说县里正在进行生态整治,他积极配合,拆除了大排档。“除得到一定的设备补偿费外,当地政府得知周边一酒店食堂要出租,就帮我联系承包。现在,生意虽然不如以前了,但只要城市越来越美,就会有更多游客到东山来。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张亚东说。 记者点评>>> 打击“两违”不是一拆了之 记者 程枝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两违”建设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一,受利益驱使。以东山县为例,据了解,海岸边一个普通的大排档,一年的纯利润就达几十万元,且无需办理任何审批手续,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其二,监管难以到位。执法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执法人员少,部分执法人员不能秉公执法;其三,违法成本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政策规定对“两违”现象处罚相对较轻,以致让“两违”者有利可图。 东山县专门出台整治方案,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并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为“两违”整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与此同时,该县堵疏结合,在打击“两违”的同时,后续配套及时跟进,而不是一拆了之,通过建设公园、种植海岸防护林以及合理有序地引导群众就业等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效。此举值得借鉴。 |
相关阅读:
- [ 03-24]马尾拆除琅岐实验小学旁违建 面积达300平方米
- [ 03-22]福州三环路违建厂房被强制拆除 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 [ 03-21]覆盖厚厚渣土或存在违建 福州两水厂周边存隐患
- [ 03-20]福州海峡奥体中心近千平方米违建昨日依法拆除
- [ 03-17]福州奥体主场馆地块最后违建即将拆除 占地约7200㎡
- [ 03-11]火车南站广场附近 村民非法占地建2000平米厂房
- [ 03-11]福州金牛御景小区违建 10平方米露台隔出四个厕所
- [ 02-27]福州今年拟新增150公里绿道 2018年城区面貌将大改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