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抢孩子”“丢证件”,谣言频发为哪般

2014-06-05 08:22: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分享到:

“抢孩子”“丢证件”,谣言频发为哪般

专家建议:转发需谨慎 公开要即时

东南网6月5日报道 本网记者 谢添实 冯川叶 校通社学生记者 郑晴

“平潭龙山小学已经发生两起小孩劫持案”、“今天警察在福清搜出二三十把刀具,福州已经进入三级战备状态”……前几天,这样的信息在论坛、QQ群、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甚广,事后这些消息都被证实是谣言。

记者调查发现,像类似的谣言不在少数,不少人明知是假也跟着转发,使得谣言更加大面积传播,一定程度上引起公众的不安。

双节期间谣言频发

六一前后,一条关于孩子上学安全问题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甚广。消息称,在平潭有人戴着口罩,通过问路、搭讪等方式劫持孩子,并点名龙山小学已经发生了两起。“消息”引起了众多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这则消息在平潭坊间也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更有甚者能描述出孩子被劫持过程中如何挣扎求救等细节。该传言的另一个版本则是“劫持未遂”,孩子机灵,成功逃走。

平潭龙山小学校长林枫向记者表示,平潭县龙山小学并未发生孩子被劫持事件。平潭综合实验区政治部周警官也告诉东南网记者,警方并未接到相关报案。

另一条“消息”同样传得有板有眼。六一节和端午节前夕,不少人收到帖子信息称,警察在福清搜出几十把刀具,形状和昆明暴徒使用的差不多,福州已经进入三级战备状态。不少人看到这样的消息,在怀疑的同时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进行转播,以至于更多人知道了这条“消息”。但随后福清警方在官方微博辟谣:帖文纯属谣言,无事实依据,请广大市民不要轻信。

由于之前刚发生过一些暴恐事件,这类信息引起不少人不安甚至是恐慌,在询问消息真假的同时,也在自己所在的QQ群、微信朋友圈中转发,提醒朋友注意。

网友呼吁:别再传了

事实上,网友被谣言“谣翻”的经历并不少。比如,每到高考前,一个叫“白娅倩”的考生总会弄丢准考证,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都会帮忙转发寻找,最后警方证明是骗子的“吸金”骗术。

另一个“著名”的谣言,是福建农大学生08级学生张玲急需“熊猫血”Rh阴性O型血进行血浆置换。这消息被证明是假消息后,并未停止传播,被“击鼓传花”般不断传递,就读的学校变为内蒙古农大、甘肃农大、吉林农大、沈阳农大、云南农大等众多版本,所到之处网友纷纷中招。

此外,被人们熟知的谣言还有“计生普查表上下迷药一碰就晕”、“端午节群主没发粽子被砍死”、“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带,福建将发生大地震”等。

“谣言的传播通过微博、微信、贴吧、QQ群等公众网络的形式,利用大众化平台进行散布,会使大众更容易、快速、方便地接收到信息。”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晓宁告诉记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刘美玉说,知道谣言却依然转发、传播,这与人内心深处的心理状态有关,制造谣言的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公众本身的一种从善、怜悯、同情的友善情感因素来达到欺骗、非法营利的目的。

“这是我第三次看到白娅倩同学丢准考证了,能不能别让这样的谣言再传播了?”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呼吁。

谣言破坏社会诚信体系

不少受访者均认为,网络谣言及其传播具有快速性、迷惑性特点,其目的不是传播信息,而是虚构事实以引发公众关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谣言的疯传会造成对社会诚信体系的瓦解和破坏,并且提高了社会公信的成本,大众接收到信息后,没有分辨能力就会轻信谣言,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正规真实信息的传播,网络公信力受到打击、网络权威性和质量也会出现问题。”李晓宁说。

闽江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林安民副教授表示,不少谣言在公众间传播、制造社会恐慌,这将会在社会公众心理、社会秩序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不信任。

不少网友认为,谣言严重危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影响到普通大众的正常生活,应当依法禁止。

“从法律角度来看,谣言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时,当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或再次传播次数达500次时,按刑法规定,将会构成寻衅滋事罪。”林安民说,政府一旦发现谣言,就必须在公共平台上进行澄清并做出声明,以免谣言进一步扩散,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即时、透明地公开。

李晓宁也建议,在信息社会里,公民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并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多去关注主流、权威媒体发出的正规信息,最后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理性、科学的素质,不能盲从谣言,要有所分辨。

“公众无法判断信息时,要在转发的同时表示质疑,并将来源一并附上。”在面对网络信息无法判断真伪时,林安民如是建议。

欢迎网友登录福建第一社区(bbs.fjsen.com)参与讨论。

东南网新闻爆料方式:

电话:0591-87095403;QQ:2410610526;

东南网微信/微博;福建第一社区“有料时时报”版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