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想喝上自来水咋这么难?
2014-07-17 08:14: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2014年7月17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想喝上自来水咋这么难? 莆田秀屿埭头镇、平海镇、东峤镇饮水问题困扰村民
吴厝村村民看着不出水的水管干着急。 东南网7月17日报道 本网记者 陈艳艳 实习生 柳烨 一边是秀屿埭头镇、平海镇19个乡村半数村民交钱5年多却未铺设自来水管道,长期喝不上干净的水;另一边是自来水管道铺设到秀屿东峤镇前沁村村民家中,4年多来却经常停水。 日前,有网友通过东南网“直通屏山 省委领导留言板”反映,早在2009年,莆田秀屿区埭头镇埭头村西湖自然村村民每户缴纳了1000元的自来水立户费,可时至今日该村400多户村民仍然没能喝上自来水。随后,又有家住东峤镇前沁村的村民董先生反映:“前沁村自2010年接通自来水至今,经常出现停水现象。经常一停就是一周,供水时间却不到两小时,一个月估计不到5天是正常的。” 村民经常“见管不见水” 记者驱车来到西湖自然村,村民刘老伯这样抱怨:“5年前我们就把钱交了,可现在连水管都没接。”刘老伯说,目前该村村民都是靠打机井来获取生活用水,但可用的地下水越来越少。而且,水井取水也存在诸多不便。 在吴厝村,虽然不少村民已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可并没有通水。村民吴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一张盖有“埭头镇村村通自来水筹资专用章”的收款收据。上面显示,交款项目及数额为自来水立户费1000元,交款日期为2009年5月12日。吴先生介绍说,当年交完钱快一年他们才开始埋设主管道,主管道埋设好后到现在又没了动静。为此,村民抱怨:“我们就想喝口自来水怎么就这么难?” 随后,记者又前往秀屿东峤镇前沁村。董先生领着记者来到其家中的厨房,只见打开的水龙头下方放了一个大水缸。“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水,水龙头只能一直开着,一旦有水就赶紧蓄水,根本顾不上这自来水浑不浑浊。” 董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自来水管是2010年接通的,但接通后这个地方就经常停水,停水前自来水厂也从未事先通知。今年春节过后,停水现象就越发严重,“不少人只能选择买水喝”。董家每个月都要有一笔购买纯净水的生活支出。 “前沁村类似这样情况的村民还有一两百户之多。”董先生表示。据村民介绍,他们曾多次向村干部和有关部门打听,但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 水厂:资金短缺、水源不足 为何埭头镇、平海镇两个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这么慢?莆田秀屿区思源供水有限公司张经理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资金缺乏。“因为现在的股东和原来股东存在经济纠纷,目前还在打官司,而之前的资金都在原股东那,所以水厂现在也是垫钱为当地村民铺设管道。”针对余下自来水管道铺设问题,他们正在和秀屿区政府协调解决方法。 该供水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说,东峤镇包括前沁村等20多个村上万户村民家中自来水存在时有时无情况,主要是因为东峤镇地理位置较高,东圳水库的水源又不足,“厂里的两个泵机没办法同时加压,水就流不到东峤镇。一天当中我们没办法预知水量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所以才没能及时通知村民”。 为此,水厂只能采取分时段供水的办法,即上午将自来水供给埭头、平海两个镇,中午12点过后,暂停两个镇的供水,待水厂水位达到一定程度,再通过泵机加压,供水给东峤镇。供水时间一般持续两三个小时,“好的时候会供水4个小时”。 部门:增加水源 督促铺水管 面对水源不足的情况,莆田市秀屿区水务局副局长沈国辉表示,秀屿区政府经研究决定,再建一条较大的金莆管道,以连接仙游金钟水库,增加水源。“目前该项目已开始施工,预计年底即可通水。” 沈副局长告诉记者,目前秀屿埭头镇、平海镇38个乡村中,19个乡村已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作。余下的19个乡村,供水主管道已铺设到了各个乡村村头,但入户水管铺设工作仍有50%未完工。该项目扫尾工作受耽搁主要是思源水厂内部的问题。之后他们还将加大力度督促思源水厂,争取这几个月内完成余下乡村入户水管铺设工作。 流动摊贩合法化:在探索 有难度 东南网7月17日报道 本网记者 冯川叶 实习生 林秋婷 流动摊贩在城市管理中一直处于监管的尴尬地带,因为他们没有合法身份,常常遭到驱赶。近日,广东省拟对食品类小贩实行“划区域、划时段”管理,赋予该群体合法经营权利。这一消息在网上传开后,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广东的做法是否值得推广,社会各界又是如何看待,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在网上,许多网友支持流动摊贩身份“合法化”,他们支持的理由是,存在即合理。网友“小鱼水中游”说,只见城管驱赶路边摊,但却不见路边摊减少,与其让他们打一枪换个地方,不如让他们固定下来,只要他们做好卫生就可以了。网友“费雯丽”认为,路边摊脏乱差,如果能够“划区域、划时段”管理对市容市貌的影响应该会有所改善。但是也有网友认为,恐怕这所谓的集中管理到实施过程将“变味”,到时候又会出现许多难办的手续,而且还要增加摊贩的成本。 摊主:恐要增加成本 1 5日上午,记者来到福州市仓山区浦上高宅路附近。这一带居民楼工厂较为集中,人流量较大,因此摆摊的小商小贩也不少。“城管来了不仅要赶走我们,还要没收我们的电子秤。一把秤两三百块钱,要是被城管逮着一次,一天的生意都白做了。”一位西瓜摊主说。和这位西瓜摊主类似,这附近的流动摊主几乎都是闻城管色变。 如果流动摊贩能拥有合法身份,这些摊主们乐意吗?一位卖水果的摊主表示,能够合法当然好,谁也不愿意成天被追着跑。不过他也担心登记的手续烦琐,安排的位置不好,到时候只是增加了成本却没有实际收益。采访中,也有许多小摊主表示不愿意。一位推着小车卖鱼丸的摊主告诉记者,她们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哪里有市场 就到哪里卖,如果固定到一个地方,那和小吃店有什么区别。还有摊主表示,他们本来就是小本生意,一天也赚不了几个钱,要集中到一起管理,肯定又要有管理费,划不来。 管理部门:福州也正探索 广东的这一做法,是否值得借鉴,在这一方面市容管理执法者又有什么样的看法?福州市市容局市容处陈夫文副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广东模式福州也在探索,鼓励流动摊贩在一些固定的地点经营。但是在现实执法中来看,流动摊贩往往并不自觉遵守。 陈夫文认为,广东这一模式从理论上和初衷都是非常好的,理论上是有可能缓解城管与商贩的矛盾,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讲究互动,还要制定一些处罚措施,例如不自觉到规定的地点经营要如何处罚等。 专家:如何选址才是关键 对于将流动摊贩合法化,并让他们到固定地点经营的做法,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张铃枣认为,这一措施实行起来难度还相当大。 “如果能让摊贩到固定地点经营,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这当然好。”张教授说,广东做法不失为一个思路,只是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他分析说,流动摊贩去的是人流量大的地方,让政府来划定,肯定不会划这样的区域,因为它影响交通,而划分一个没什么人流量的区域给摊贩,摊贩没生意肯定是不愿去的,因此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才是关键。否则,摊贩宁愿继续“打游击”。 八闽名城名镇名村文化映像 东南网博友仓山采风行
采风团在陈宝琛故居采风。 东南网7月17日讯(林长春 林秋婷 卢佩钰) 12日,东南网“八闽名城名镇名村文化映像之福州仓山采风行”活动正式启动,东南网博友采风团一行40人来到福州市仓山区采风,大家先后走访了盖山镇、胪雷村、螺洲镇,感受仓山区特有的文化底蕴与风俗民情。 盖山镇之行,博友们有的接受了“福州壶山林氏中医内科”的义诊,当采风团成员到达时,义诊区已经围满了慕名而来的群众。据统计,当天93岁老中医林兴江共义诊200多名群众及博友,而且免费赠发“壶山医统”御方解暑药包。博友们或是在现场接受义诊,或是用镜头记录下老中医的凝神专注。 随后,网友们来到福州市的茉莉花重镇——胪雷村,废墟中的陈氏祠堂承载着胪雷村人历史的记忆,承载着台胞侨胞的乡愁,年逾六十的胪雷村民陈康渠在主持采风座谈会时表示,希望更多人来了解胪雷村。 在村民们的带领下,博友们先后参观了胪雷村陈氏祠堂、陈绍宽名人故居,聆听了陈绍宽、陈景润、陈可忠等名人故事,了解陈氏祠堂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一个文化建筑能得以保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建筑风格都是现在难以复制模仿的,因为缺乏历史感。”博友小林感慨道。 博友们采风行最后一站来到仓山区螺洲“陈宝琛故居”,其又称“陈氏五楼”。青石镂刻、雕梁画栋都像是在诉说陈宝琛一生的荣辱与兴衰,青瓦、花窗、园林等景色,透着古朴典雅,“真的是‘高大上’啊!”采风团成员马先生笑着对记者说。博友们享受着亭台楼阁带给他们的惬意,爱好摄影的博友们停不下手中的相机。 “第一次参加,就感觉很充实。”博友小黄告诉记者,“来福州四年多了,这次活动让我对福州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加感受到福州的文化底蕴。” |
相关阅读:
- [ 07-10]东南网事:流程缺监管 给“野蛮装修”留下空间
- [ 07-03]东南网事:小学开设游泳课?难!
- [ 06-30]东南网事:承重墙承重梁不能承受之虐
- [ 06-26]东南网事:网友吐槽老旧小区停车难停车乱
- [ 06-12]东南网事:东南网2013年度“十佳评论”揭晓
- [ 06-05]东南网事:“抢孩子”“丢证件”,谣言频发为哪般
- [ 05-19]东南网事:“公务的士”这个真可以有吗
- [ 05-08]东南网事:聘任制公务员会不会成为另一种铁饭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