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群众在福建园内跳起幸福欢快的锅庄舞 编者按: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国掀起了支援西藏高潮,这20年间,福建省先后选派了7批共299名援藏干部进林芝地区工作。 2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于林芝地区而言却是“翻天覆地”变化的二十年,波澜壮阔。 299名援藏干部带着福建人民的嘱托,怀着建设第二故乡的梦想,饱含热情,以昂扬的斗志来到这个“太阳的宝座”,挥洒着汗水,献智献力,在雪域高原上耕耘播种,逐步将林芝建设成一个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光明吉祥之地。 雅鲁藏布江穿流而过,恒古不变,见证着林芝的巨大变迁,援藏工作的辉煌成就,雄伟的南迦巴瓦,见证着两地人民的浓浓情意,见证着两地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坚定信念。 日前,东南网记者深入福建二十年来对口支援的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朗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农场和墨脱县,探寻福建援藏足迹,从今日起将推出系列报道。 东南网8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一批批援藏干部呕心沥血,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康示范村错落有致,一份份恩情铭记百姓心头,林芝的每一步发展都留有福建的印记。二十年来,福建援藏队实施了促进林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进民族团结和谐的近1000个援藏项目,在雪域江南绘就一幅幅的幸福画卷。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福建路、福建大道、厦门路、泉州路、厦门广场、福建公园、福建广场、福建公寓……在林芝的城区八一镇,记者走在路上发现有不少的“福建元素”,这是福建20年来在林芝援建的基出设施项目,这让林芝地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益增强,百姓出行更加方便,成为一座现代气息与民族特色交相辉映的高原新兴城市。 据介绍,自第一批福建援藏工作队抵林开展工作以来,面对林芝地区薄弱的基础设施状况,前四批援藏队首先以改善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地区基本行政服务功能和保障基本民生为主要任务,前四批累计集中逾8亿援藏资金投入到地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 此外,福建还援建了南伊水电站、东久林场水电站、八一防洪堤、地区党政中心、地区图书馆、地区二中教学楼、地区客运中心、地区广电中心、地区森防指挥中心及尼洋阁、工布江达县泉州大桥等民生工程项目。 傍晚时分,记者沿着福建援建的栈道登上比日神山,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尽收眼底。一马平川的街道贯通南北,城市东南部的福建公园是藏东地区的第一座公园,夕阳下上百居民和游客跳起了幸福欢快的锅庄舞。 如今,八一镇面积由1995年的5.6平方公里扩展到11平方公里,告别了“只有两条泥土路”的过去。林芝地委书记赵世军告诉记者,二十年来,林芝地区经历了自1986年地区行署恢复以来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进步最明显、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民族更加团结、社会局势更加稳定的发展新阶段。 赵世军对福建援藏工作高度肯定,他说,各批援藏队员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光辉传统,把老西藏精神与福建精神紧密结合,全方位实施经济援藏、产业援藏、智力援藏、干部人才援藏,为林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福建第六批援藏队援建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倾斜基层建设民生工程 福建援藏工作队始终坚持把援藏资金的重点投向农牧区,把近三分之二的援藏项目建在县场一线。通过持之以恒地实施一批又一批的小康示范村、农房改造、农业示范园、整村搬迁重建等安居工程和强基惠民工程,显著改善农牧区的交通、卫生、饮用水、生活用气和广播覆盖状况,帮助广大农牧民更好地开展日常生产活动,拓宽增收渠道,改善生活品质,得到了农牧民的赞许和拥护。 这二十年来,福建援藏队在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等方面取成了突出的成效。福建援藏的林芝地区中心血站是西藏自治区六个地市中唯一独立建制和独立运行的血站,为林芝地区采供血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临床用血的安全和充足提供有力的保障。 站长李玉江告诉记者,原来林芝地区只有两家医院能采血,但都是自采自供,中心血站2012年运行以来,向林芝地区7家医院供血,基本保障了这几家医院的临床用血需求。从2012年开始,福建省每年还派出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采供血的业务规范,采供血工作有明显的提升,不仅在林地区在西藏都名列前矛。 林芝地区第二幼儿园是林芝八一新区唯一的一所公立幼儿园,福建第五、六批援藏工作队先后投入建设了教学楼和综合楼,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学校一共有12个班级、392名学生。园长周秀娟告诉记者,过去新区没有时幼儿园时,新区的孩子需要到旧城区上学,家长接送孩子比较不方便,第二幼儿园建成基本解决了新区适龄孩子入学难、入学远的问题,“学校能容纳420名学生,基本满足附近孩子的上学需求。” 一名学生家长对记者谈到,林芝地区第二幼儿园建成给周边小区的孩子上学带来了方便,她的孩子目前就读大班,每天开车只有三四分钟就能到学校。她说,学校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比较完善,“师资条件比较好,老师年轻有活力,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更好的环境。” 在福建援建工作的大力推动下,林芝地区民生明显改善,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2013年,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12元,位列西藏自治区首位,是1994年的7.8倍;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由1995年的10所增加到74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4%;医疗卫生机构由1995年的10多家增加到80家,每千人病床数达到4.1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3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尼洋阁内有一幅精美的壁画,它的绘画形式是西藏的唐卡艺术,而它的制作技术却是福建的漆器工艺 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 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福建援藏队提出以培育旅游主导产业为援藏工作主线,把旅游产业打造成能够支撑林芝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 福建援建的尼洋阁是西藏的第一座阁楼,也是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一座融合汉族和藏族风格的建筑,目前已经成为了林芝的标志性建筑,在楼上就可以俯视林芝八一镇全貌,也是游客必去的一个景点。 在博物馆内有一幅精美的壁画,它的绘画形式是西藏的唐卡艺术,而它的制作技术却是福建的漆器工艺,这充分体现我们闽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馆长罗布是一名藏族人,他告诉记者,福建第四批援藏队投入1040万元建设了尼洋阁,于2006年9月正式建成,随后福建第五批援藏又在阁楼的基础上,投入了800万,完成实物、文字和图片征集、装修和布展等工作,于2010年4月建成了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福建第六批援藏队则投入500万资金修建了道路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2010年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三四十万的游客,已经成为传承和发扬藏东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到林芝参观旅游国内外游客全面的了解林芝的少数民族文化。”罗布说。 福建援藏队还参与投资了大型常态原生态歌舞剧《寻找·香巴拉》,旨在提振林芝文化产业,也是林芝地区旅游文化产品的重要补充。 经过历批福建援藏干部和全林芝地区人民二十年来的努力,林芝地区旅游及相关带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优势逐步显现。2013年全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8.99%;旅游收入22.63亿元,同比增长21.7%;旅游产业占GDP的总量达27.65%,旅游业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轻工业、中成药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福建每年还会派出医疗队援藏 变“输血”为“造血” 福建第一至第三批援藏工作侧重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输血型项目,经过10年的持续援建,林芝的基础设施状况已得到显著改善。从第四批开始,援藏工作的重心逐步向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自我发展后劲和扩大财源税基方向转移。 据介绍,福建援藏队在突出改善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重点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同时,又兼顾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力实施高原观光农业、特色旅游小镇、藏医药产业园、工布印象、工布明珠城市综合体、冲康千年核桃林旅游景区等产业龙头项目,打基础求长效,变“输血”为“造血”,为农牧民增收和培育壮大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服务。 工布老街是福建援藏队引进的一个地产项目,地处林芝商业核心区,项目负责人刘晓东的父亲与福建援藏队颇有渊缘,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和配合做了一些建设项目。工布老街是福建援藏队招商引资的地产项目,于2013年3月开盘,成为了林芝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原来这里是老旧街区,主要是卖衣服和经营餐饮,到处脏乱差,工布老街对旧城进行了改造,提升了城区档次,提高了林芝的商业环境和品味。”刘晓东说。 林芝地工贸商务局组书记、副局长毛智萍说,历届福建援藏队都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林芝的招商引资工作从最初单一的开展理念性的招商,援藏干部来了以后带来了实质性的招商,每年都会参加厦门的投洽会和福州的海交会,援藏的历批领队带队去对口招商,开展专题的招商,小分队招商。目前招商主要是围绕林芝地区的五大产业来进行招商,第一是旅游业,第二是藏医药业,第三是特色农业,第四水电业,第五是文化产业。 “福建援藏干部每一个人都是宣传者、传播者,一传十十传百,可以把林芝好的资源、环境带出去,引来了很多的企业,起了带动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招商带来了税收收入,解决了就业,有了这些资金我们就可以投向农牧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就能改善,老百姓的收入也能够得到增加。”毛智萍说,福建援藏队在发展上由“输血”变“造血”,通过招商培植了产业,带动整个林芝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投资是有限的,只有激活民间投资才能够发展,林芝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据了解, 20年来,福建省共安排援藏财政资金18.97亿元,实施486个援藏项目;共招商引资699个项目,引进各类投资152.33亿元,其中福建本省项目122个、投资额达37.47亿元。可以这么说,林芝今天日新月异的变化与福建援藏队员长年辛勤努力密不可分。 福建引进的工布老街项目,已成为林芝地区的核心商业区 人才援藏增强林芝软实力 随着林芝地区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人才、技术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阻碍林芝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针对林芝地区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福建援藏队有意识地将援建工作从硬件设施向专业技术、教育文化等软实力建设上延伸。 据初步估算,20年来,福建援藏工作队引进福建专业技术人才约300余人来林芝开展短期援藏,举办约350批次、5万余人次业务交流培训,安排2570多人次参加专业培训、跟班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受援地人才紧缺瓶颈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工作队还争取省内重点高校向西藏及林芝投放本科生计划,继续支持福建交通职业学院、三明市列东中学等学校招收培养西藏班学生工作,安排160万元建立林芝地区和朗县、米林县、察隅县特困生教育基金,设立了600万元的“闽藏育才基金”,资助林芝地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到福建就学,安排西藏籍大学生到福建实现区外就业。 此外,通过卫生医疗援藏帮助10000多名群众消除病患,安排1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前往福建治疗。上述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为林芝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福建援藏的林芝地区中心血站是西藏自治区六个地市中唯一独立建制和独立运行的血站 福建援藏的自来水项目(资料图片) 福建援藏队参与投资的大型常态原生态歌舞剧《寻找·香巴拉》 福建援建的福建园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福建援建的林芝地区八一镇牦牛广场 福建援建的林芝地区第二幼儿园,基本解决了八一镇新区适龄孩子入学难、入学远的问题 福建援建的林芝地区第二幼儿园,目前学校一共有12个班级、392名学生 福建援建的林芝地区自然博物馆 福建援建的尼洋阁是西藏的第一座阁楼,也是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 林芝地区八一镇内的福建路 林芝地区八一镇全景,面积由1995年的5.6平方公里扩展到11平方公里 市民在林芝地区中心血站的移动献血车献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