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闽派批评”:重装集结再奏强音

2014-09-30 10:10: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周星

陈晓明

“闽派批评”的文化自信

“闽人善论”决非妄言,这次论坛来了近60位散居省内外的闽籍文论家,老前辈中有谢冕、张炯、孙绍振等名家,王光明、陈仲义等算是“中坚代”,吴子林、黄发有这些人成了“青壮代”,而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新生代”也已崭露头角。

这“四代同堂”显示“闽派批评”在过去的30多年,历经“朦胧诗”论战、文艺批评方法革新、“后现代”兴起以及文化研究的转型等关键性历史节点,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并形成梯队,一直扮演着当代文学新思潮“领潮”的重要角色,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正牌导师童庆炳,这位闽籍批评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文学“向内转”的观点,倡导将西方的心理科学引入文艺学研究,带有较浓的实验色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文艺批评“方法年”中成名的朱大可,进入新世纪以来,将文艺批评带入大众文化批评领域,是国内文化批评新潮中最具代表性的先锋人物之一。他将上海的都市欲望描述为“情欲的尖叫”,这种独特的批评语汇和文体形式被圈内人称为“朱语”,并由此刮起一股批评旋风,引起国内文论界和众多读者的一阵骚动。朱大可称,为练就一身“朱语”,他耐得十年寂寞。

王蒙曾有“中国文论界由京派、海派和闽派三分天下”一说,反映了当时国内文化界对闽籍文论家整体实力的充分肯定。就三地文论风格,按照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兴宅概说:“京派批评”典雅正统,“海派批评”灵动多变,而地处边缘的福建并非文化中心,如果没有创新,不能独树一帜,则很难产生全国性影响。因此,他认为:文艺理论的真正价值是要为时代、为人民提供新的思想资源。社会多元化固然有可能使得文艺批评面临边缘化的尴尬,但只要作品能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就一定会被历史记住。

要怎么衡量朦胧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谢冕教授曾用“一个凝固的板块里打开了一个裂纹,光亮喷射而出”这句话来比喻。谢有顺,因“关心文学的灵魂叙事对生存意义的揭示”而晋身为国内“70后”新锐批评人物,他说谢老的文字充满了“激情与优美”。“这些前辈的文章具有勇于承担压力的思想锋芒,也具有叙述之美的典范意义。”谢有顺认为,能具体分析一部小说一首诗歌好在哪里是很不容易的,而“闽派批评”提供了非常具有原创性、可操作性的艺术解释方法。这几点的统一构成了文学批评最重要的基石,也是“闽派批评”之所以辉煌的源流。

在杂然并存、共识稀缺的当下,李敬泽说:我们需要充分的讨论和争辩,这不是为了制造撕裂与废墟,而是为了帮助社会和读者找到最大公约数,找到展开建设和创造的新起点。他认为“闽派批评”是福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