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共舞“海丝” ——聚焦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 东南网11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 吴旭涛)关于人类如何生存和相处这一问题,中国古代贤哲提出“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强调和谐一致的同时,又承认人的差异及文化差异,以包容的态度正视文明的多样性,提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9日,在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上,当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谈到中国思想家这一理念时,与会嘉宾纷纷报以热烈掌声。当天,这个以“‘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文化对话”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了十几个国家及亚洲合作对话100多名嘉宾相聚论道,交流亚洲文化观,展望未来。 开放包容 铸就亚洲文化 亚洲各国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发展等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但是,5000年来,这种差异从未阻隔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脚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西方个别学者片面强调文化差异,认为不同的文明难以相容,但纵观亚洲发展的悠久历史,开放包容、合作共生是文化发展的主流,泉州就是一个文化包容的典范。 近现代以来,由于全球化进程迅猛,文化同化现象日趋严重,多元文化的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在亚洲合作对话(ACD)临时秘书处秘书长班迪·林沙军看来,不能为了防止文化同化而排斥文化交流,交流的好处在于能够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建设性交往。 国家有界,文化无界,促进跨越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各国的政治互信、经济互通、艺术互鉴,这是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的共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解释说,亚洲各国的合作对话,不仅要依赖各国文化的自我认识,而且还要更多依靠各国对他国文化的包容,求同存异。 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必然,如何协调文化差异,降低冲突风险?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郭惠民建议,应该大力倡导对话主义,面对文化差异,要摒弃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即不以一元征服另一元,而是在富有张力、均衡、持久、多元、多层面的对话中促进相互理解、利益互惠和价值协商。 “中国文化不倾向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那么紧张,不主张世界上的事不可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是这种理念“当代版”的体现。 |
相关阅读:
- [ 11-06]首届海丝旅游节15日在榕开幕
- [ 11-02]海丝艺术品中心借助自贸区 构建文化产业聚集区
- [ 10-31]厦将崛起"艺术新地标" 海丝艺术品中心昨正式启动
- [ 10-14]1876件海丝文创作品在榕亮相
- [ 09-29]福建通过漳州海丝史迹保护办法 属个人遗产政府补贴修缮
- [ 09-27]厦门对海丝国家出口逆势大增 出口额同比增10.5%
- [ 09-18]七旬老人热衷海丝文化 创作7.65米长"闽南都会十里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