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品牌单一,劲敌迭现,昔日“蓝海”已成“红海”,泉州传统童鞋企业如何求生? 泉州童鞋:多维突围 冲出红海 东南网11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产能过剩下的旧模式 近年来,作为儿童用品,童鞋产业的发展前景一致被业界看好,被认为是“蓝海”。诸多产业资金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整个国内的童鞋业飞速发展。 目前,国内童鞋有广州、温州、泉州三大生产基地。其中,泉州本土的童鞋企业在2000家左右。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泉州童鞋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出现七波辉、万泰盛、帮登、小玩皮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形成南安、晋江、石狮三大童鞋产地。据泉州鞋业商会统计,泉州的童鞋产业2014年产值在150亿元,近占全国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然而,由于资金扎堆进入,从去年开始,泉州的童鞋产业开始面临产能过剩的棘手问题。昔日产业发展的市场“蓝海”,已全面转向市场“红海”。 泉州鞋业商会副会长许景南这样描述眼下童鞋产业的发展境况:“国内的童鞋市场需求,目前每年大概在300亿元左右,之前被认为是鞋产业领域‘最后一块大蛋糕’,但目前也被挖掘得差不多了。童鞋业之前承载了鞋界太多的期望,这几年大量鞋业和运动品牌以强大资金实力介入后,产能过剩问题也不可避免出现了。” 不过,在他看来,产能过剩只是表象,眼下,泉州童鞋产业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整个行业运行模式跟不上形势。 “泉州童鞋企业虽都有20年左右的行业生产和经营经验,但是,目前多数泉州童鞋企业还停留在单品牌批发和外贸导向的传统生存模式下。这一模式必须转型,否则,未来必然被淘汰,甚至整个泉州童鞋产业都会面临生存危机。”许景南不无忧虑地说。 |
相关阅读:
- [ 11-30]周宁县强化企业规范化管理推进标准化创建提升
- [ 11-30]上杭县探索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处置指挥系统
- [ 11-30]大田县开展“百名干部服务百家企业”活动
- [ 11-30]厦门软件园企业文化节举行 评出“十大活力企业”
- [ 11-30]厉以宁:供给侧改革并非简单关停企业
- [ 11-30]“僵尸企业”不除,经济风险难免
- [ 11-30]人民日报:企业“生老病死”政府不能大包大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