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科教文卫> 正文
分享到:

宜兰,乡土文化的风华再现

2015-12-16 07:48: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黄举人宅,原为宜兰举人黄缵绪的宅邸,至今已超过120年的历史。原先是位于宜兰市区内,但因年久失修,宅里的设施都毁损严重,后来因宜兰都市更新,被原汁原味地移迁到传艺中心来。李向娟摄

记者手记

发现乡愁的价值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告别乡村生活的人们,纷纷涌进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进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却并没有改变隔断我们的乡土文化记忆,乡愁常常会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作为台湾典型农业县的宜兰县,因为雪山隧道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乡进城,打工、就业,经商谋出路。然而,宜兰县却没有抛弃旧有的乡土文化,而是努力尝试着重新唤起乡愁,如举办宜兰椅设计大赛、原汁原味迁移古迹、设立乡土文创园区,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回味乡愁,让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文化涌动,更试图找寻乡愁的发展路径,如年轻艺人的文化展演,民间手艺人的创意工作坊。只有这样,才能让乡土文化得以风华再现。不可否认,当传统工艺注入创意,在兼顾实用与艺术的同时,就便得得到更好的传承。

今天,我们小城镇建设,也是不能断去人们对故土历史文化的记忆,更不能剥夺人们对故土亲情、邻里甚至氏族文化脉络的传承以及精神上的依恋。当一些地方发生城市征地拆迁矛盾时,不妨借鉴宜兰的做法,或原汁原味迁移古迹,或尽量少破坏,以此让人找寻到失落的乡愁。当然,在执行层面,仍需要通过官员考核方式的改变,相关城市管理体制,以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的变革,谋求合力,真正让城市化发展建构在“让生活更美好”,让乡愁有所依托。本报驻台记者李向娟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