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代表委员们:让子孙后代永享清新福建

2016-01-14 08:37:21 方炜杭 郑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刘宝琴  
分享到:

  今年的省两会上,“清新福建”再度成为高频词。

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郑璜)“如果开着宝马住着洋房,但呼吸的是雾霾,喝的是不干净的水,能算高品质的生活吗?”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在全国多地深陷“霾伏”的背景下,“清新福建”背后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福建更应倍加珍惜,将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让子孙后代永享清新福建。

严守生态红线

生态环境问题,实际上是发展方式的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加快发展,但也将带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发展需要占用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另一方面,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福建要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绿上加绿。这是福建加快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两会开幕前夕,我省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政主要领导在福州签订了2016年环保目标责任书,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严守生态红线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省人大代表、三明市梅列区区委书记杨胜深感重任。他说,梅列区正在建设一个工业新城,由于当地生态优良,不少项目要求进驻,梅列区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高污染项目免谈。该工业新城以钢构建筑作为主导产业,目前首条年产100万平方米产能的生产线已经投产。一方面,钢构建筑具有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噪声污染和用水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可以与当地的钢铁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对化解过剩产能意义重大。

福建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发展也对海洋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省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薛雄志直言,我省海域的生态保护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比如围海造地可能引发洋流、生态容量的变化。省政协委员郑晖同样意识到这一问题,他指出,目前,我省在海岸带开发过程中存在无序现象,海岸带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省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主任蔡锋建议,要加强规划,加大对生态保护技术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要重视围海造地带来的生态问题,加强立法和规划,对自然岸线予以保留,并进行整治修补,对人工岸线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复,使之与自然岸线具有相同的生态功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