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终身只有一个代码, 2015年3月26日,厦门率先全国颁发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 摄影 刘默涵 从0到194,开放型经济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创新。过去的一年,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出台了115个政策措施,推出194项创新举措,已然成为厦门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就是制度创新。 一个企业,终身只有一个代码。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企业只需要向自贸试验区综合窗口提交一份申请材料,即可在3天内领取到“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3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办理速度真快!”刘启雅是图威通力(厦门)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她所在的企业是首批拿到“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企业。刘启雅说,以往办理完这些相关手续拿到证照要花20天。 “一照一码”在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商务部评为2015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以前报关是项体力活,需要往返于码头、海关、检验检疫等各个现场,报关单更用‘摞’来形容。而如今大不相同了,报关成了‘精细活’。”叶雅阳是嘉里大通物流(厦门)有限公司报关部的负责人,她所说的“精细活”就是在厦门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平台上录入货物信息,全程无纸化报关报检,还可以随时更新查看货物的通关状态。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变着厦门口岸外贸生态——以前需要4个多小时的进出口货物申报,如今只需5至10分钟。不仅如此,金融服务、贸易许可、信用查询等几十个服务项目都可以在“单一窗口”上办结。 自贸试验区经济增长在产业创新。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维修能力最强的飞机工程服务基地之一,厦门太古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每天都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机型的飞机提供“治疗”服务。2015年,厦门太古飞机进场维修架次同比增长28.7%。 一大批“高大上”的新兴业态正成为撬动厦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杠杆。厦门片区出台了租赁业发展办法,引进鑫桥等近百家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贸易“三合一”混业经营业务,建设区域性融资租赁聚集区。去年6月,厦门片区汽车平行进口业务正式启动,平行进口汽车综合展示厅计划在一年内销售量达600台,销售额突破5亿元,逐年大幅增长。 拥抱“自贸机遇”,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于去年7月底在湖里区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有82家企业入驻,聚集了一大批以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为核心的高新企业。 经过一年建设,厦门片区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从产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专业服务、金融服务以及高端制造这五个产业集群。 自贸试验区的管理重在服务创新。 去年5月14日,厦门国税在福厦门片区推出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领用,邮递上门服务。6月8日,该服务拓展到手机APP客户端,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发票申领系统的全覆盖。2015年,已有9393户次的纳税人通过网上和手机APP申领各类发票188万份。 针对飞机维修行业的特性,厦门海关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为航空维修业“量身定制”出“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的服务举措——对厦门太古公司保税仓库实施实时出库、集中申报、无纸通关、随报随审即审即放、客带货快速通关验放等便捷通关举措。 一年来,厦门自贸片区金融业制度创新一直备受关注。 率先在全国建立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首创保税展示交易内销货物电子化“分段担保”模式、首笔融资租赁企业境外筹资转贷款成功落地……今年2月25日厦门自贸片区公布的金融创新案例涵盖推动两岸合作,打造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创新服务手段等四个方面。 这一系列创新,使得入驻企业感受到了自贸区更快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达到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政府服务便利化的要求。 今年3月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赵晋平在厦门片区考察时评价说:“厦门举全市之力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做法很好,非常有借鉴意义。尤其在当前国家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自贸试验区应当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引领作用,无论在厦门还是在全国都应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