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经济 > 正文

漳浦大葱均价飙升到历史最高位 “葱击波”式怪圈真的无解吗?

2016-05-27 08:07: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2015年4月17日《后“葱击波”时代,如何解题?》

   编者按:

去年,漳浦大葱遭遇滞销危机,收购价跌到十年来的最低价。“白送都没人要”的说法在当地盛行。今年,反转剧上演,价格激升到当地引种大葱近20年来的最高价。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漳浦保鲜大葱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97%。这种几年一轮回的价格过山车,在现实面前,真的无解吗?近年来本报持续关注这一“葱击波”现象,今日再予追踪。

东南网5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本周,2015-2016年漳浦大葱产季正式结束。一年前,本报曾关注漳浦大葱滞销困局。彼时,大葱经历了10年间的最低价。时隔一年,记者回访时发现,本产季大葱市场上演反转剧,均价飙升到历史最高位。

对此,从业者并不意外。三年一轮回的价格过山车,是葱农习以为常的市场定律。可以预见的是,下个产季,在高利润的刺激下,葱农必将蜂拥而至。至于葱价是否将再次高台跳水,没有人敢打包票。对于习惯看天吃饭的葱农来说,他们大多怀着赌注心理,寄希望于来年气候异常,影响北方大葱产量。科学、理性、高效的农业产销模式,始终未在漳浦建立。“葱击波”怪圈,在当地被视为无解的命题。

本轮“葱击波”,早在产季之初的终端市场便有所反映。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北京的大葱零售价格便超过每斤3.5元,最高时达每斤六七元。回溯到田间收购环节,漳浦县农业局经作站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上个产季相比,本产季前期、中期、后期毛葱价格分别同比提高250%、2500%、700%。最高位出现在3月,每斤收购价近3元。而本季漳浦大葱平均亩产超过5吨,成本在3000元以内。

出口数据同样可观。漳州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以来,漳州共出口大葱1009批,货值2363万元。批次同比减少23.1%,货值却同比增长85%,单价涨幅超过150%。

尽管有传闻称,本轮“葱击波”与北方市场炒作不无关系。但记者调查发现,更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异常。去年年底,我国遭遇56年一遇的寒潮,导致北方大葱主产区减产。同时,受上个产季影响,兼种大葱的农户要么自发、要么在政府引导下减产、转产。漳浦经作站副站长蓝允明估计,本产季,该县大葱种植面积减少了10%左右。

综合分析下来,气候竟成为葱价的决定因素。这似乎进一步印证了“葱击波”无解的悲观观点。不免令人担忧的是,尝到甜头的葱农,极有可能在下个产季一哄而上,再度触发滞销危机。

事实上,这样的教训在漳浦引种大葱的近20年间,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一方面,源自个体决策与大市场脱节,小农经济的天然缺陷被放大;另一方面,小宗农产品生产者大多有赌徒心理,赌注的底气,来自热销年份的利润完全可以抵消滞销年份的损失,并且有盈余。

既然“看天吃饭”失之于“赌”,那么,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另辟蹊径呢?当地农业系统

人士坦言,当前无能为力。专家学者开出的药方,在现实面前,往往集体失灵或作用有限。比如,地方政府加强供求信息研判预警机制建设,但全国一盘棋的信息平台始终难产。“怕担责任”的地方政府在引导时也显得畏首畏尾,农户则更加信奉“靠政府不如拼概率”。再比如,具有更强大市场应对能力的规模化生产组织,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土地流转等障碍难以克服。此外,金融保险、产业链多元延伸等新型手段,也更多停留于表面。

大葱带来的困惑,在诸多农业产销领域都有体现。除了著名的“姜你军”“蒜你狠”,光是在漳州,去年就出现了荔枝、香蕉、蜜柚等滞销危机。其背后的成因大同小异,共同体现着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弊病。

这是否就意味着,面对“葱击波”式怪圈,只能听天由命?当然不是。农业是一门驯服的艺术,对象包括风云变幻的大自然,也包括瞬息万变的市场。破解农业产销困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变革大背景下的重要议题。这个过程,显然不是一个信息平台、一个险种、一场政府协调会就能一战告捷的。它涉及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营销手段、产业链拓展、产业融合、政府公共服务、金融保险配套等方方面面久久为功的可持续深度变革。

迎战“葱击波”式怪圈,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理性有限的个体生产者,而应该由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聚力。如何利用大数据让市场信息研判预警更加精准?如何克服规模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用地障碍?如何开展更加流畅的产销对接?如何引科技下乡,改造并延伸产业链条?如何发挥金融、保险的杠杆作用,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 如何集聚各路资本,以农业资本化撬动农业现代化……当这些命题有解,“葱击波”式怪圈或可跳脱。

专家学者开出的药方,不少是被海内外实践证实的可行之道,并非纸上谈兵。而要变蓝图为现实,只有具备高瞻远瞩的胆识和行稳致远的坚持,才能医治我国农村产业的痼疾,才能有效突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性瓶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