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教育 > 正文

宁德文峰村经全方位教育扶贫 外流生源陆续回村就读

2016-06-05 07:50:34 吴旭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随着大量村民外出谋生,宁德蕉城区虎镇文峰村唯一一所小学逐渐荒凉。2014年,在宁德师范学院的全方位帮扶下,学校软硬件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吸引不少外流生源陆续回村就读

东南网6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崔柳 颜凑)

困局

“文峰小学的学生从两年前的26人增加到现在约50人,回流了近一倍。”提起学校的变化,宁德市蕉城区虎镇文峰小学校长余根安非常激动,“‘六一’儿童节,学校还添了一些新的游乐设施,学生们玩得很尽兴。”

“其实,两年前,这所学校差点要停办了。”余根安说,经宁德师范学院两年的全方位教育扶贫,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峰村是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宋末元初著名天文学家、理学家与教育学家陈普就出生在这里,村里还建有陈普祠堂。同时,文峰村因为经济基础薄弱,也是省第四批扶贫开发重点村。

文峰小学是村里唯一一所学校,也是镇里仅存的三个教学点之一。然而,两年前,学校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外流严重,最少时全校不足30名。村民黄容铃回忆说,上个世纪90年代,他在小学就读时,一个班就有50余名学生,全校有350多人,村里95%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在这所学校上学。2005年起,随着村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不少村民都陆续将孩子送往虎镇,甚至是蕉城区等地就学。

生源越来越少,教学条件难以改变,学校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艰苦的环境,也难以留住教师。已在文峰小学任教9年的黄秀香说:“学校原来的教学楼十分老旧,下雨天还漏水。教师宿舍没有卫生间、厨房、浴室,生活极其不便。如果晚上上厕所都要叫上同伴,摸黑去教学楼的公厕。”

探索

2014年,宁德师院对文峰村教育情况调研摸底后,在该村探索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扶贫。

首先,该校派驻教师蹲点驻村,协调各方资源解决教育问题。2014年4月,宁德师院教师龚梓兵作为福建省第四批驻村党员干部,到文峰村任第一书记。

龚梓兵走家串户后发现,村民们对教育问题反映强烈。当时,5个年级只有6名教师,要承担20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还举办过复式教学班,让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同在一个教室上课。

2014年9月,宁德师院拨款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利用宁德师院的专业优势,为村里办好基础教育。紧接着,驻村教师又多方“化缘”,共筹集近30万元,对学校的教学楼、操场、厕所及教师宿舍、厨房等基础设施全面修缮,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硬件好了,但更重要的软件怎么办?农村条件艰苦,缺老师是常态。像文峰村这样的省级贫困村,要找老师就更难了。为此,宁德师院决定每学期派出4名师范类学生到村小顶岗实习。当年11月2日,文峰小学迎来第一批宁德师院顶岗实习教师。

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既可完成师范类学生的毕业实习任务,也利于他们成长。但问题随之而来:如何使这些20来岁的大学生愿意去艰苦的农村?

为此,宁德师院首先和虎镇、文峰村共同筹集资金,每月为顶岗实习教师解决2000元生活费,确保其安心任教。今年初,村民还众筹成立“文峰小学教育基金”,专门用以支持学校的发展和奖励优秀师生。

“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们,我们跟老教师相处也很融洽,经常交流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宁德师院顶岗实习教师范继荣说。

两年多来,已有16名宁德师院师范类学生顶岗实习任教,缓解了学校师资不足的难题。

变化

目前,文峰小学的学习氛围更浓厚了。每个班级建起图书角,贴上学习标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激发。

三年级的黄周榕小朋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进步很大。“原先,学校教学质量差,但如果把孩子送到镇上读,吃住成本太高。”小黄的母亲黄木莲告诉记者,孩子的成绩一直在及格线附近徘徊,她曾想和其他邻居一样,让孩子转学,但算了一笔账后,觉得负担不起就放弃了。现在,黄周榕小朋友每门功课都在75分以上,进步非常大。

除了黄周榕,该校各年级学生的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已有多名外流生源陆续回村就读,学生数量从不足26人上升到近50人。

目前,“文峰小学教育基金”募集到3万元善款。利用基金,学校添置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生活用品和滑滑梯等教学设施。“最近,用基金买了300册图书,乡贤们也捐了100册,学校很快就会有一个图书室。”基金创始人之一、村民黄容铃说,“儿童节,我们给每名学生发了书包等学习用品,还增添了一些游乐设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