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地求生到走向世界 一 这一次,孛云峰到了玉泉营开发区,他听说那里正在搞“吊庄移民”。这里就是后来的移民产业城——闽宁镇。 在这里,聚集了一群和孛云峰命运一样的人。他们来自西海固的各个乡镇,带着疲惫,带着焦渴,带着难以言说的忧愁和摆脱贫穷的梦想,聚在这里寻找充实而鲜亮的人生之路。 当时这里是典型的戈壁滩,满目荒凉,但这里地势平坦,近水、沿路、靠近银川,有独特优势。 “那时这里荒无人烟,根本不宜生存。天上没个鸟鸟子,地上没个草草子,咋活哩?” 王金满是西吉县马建乡第一个来这里的移民。 此时,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正在进行考察、论证和规划,决定在这里建设闽宁村,建成宁夏易地扶贫开发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庭院经济示范区,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对扶贫开发示范区闽宁村的建设,习近平寄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期望。 据福建援宁挂职干部领队马国林介绍:“这个思路,源于习近平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开展脱贫工作的两个成功实践:一是船民上岸,就是把渔民从船上移到岸上去;二是移民搬迁,我们叫作造福工程。目的都是把群众从不适宜生存的地区搬出来一起发展。” 从西海固来的人们,决心在这片能引水的戈壁滩上开始新的生活。 王金满说:“条件特别差,每天出去干活带着饭。吃饭的时候就蹲在沙地里,大风刮得碗里都是沙子,不吃也没办法。” “正搭帐篷呢,风把帐篷揭了,做的饭啥都没有了。” 孛云峰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盖房了。 “早上一起来,建的房子都没了,让风沙全给埋了。” 但孛云峰仍坚定地留下来,他要让漂泊的心在这里安定下来。 他打听到在这里打小工一天能挣3元钱,技工一天8元钱。 他对一个老板说:“我们这些移民家里都很穷,你每天多加一元钱,大家给你多干点活。”老板说:“那行!这个事情交给你,你开始干。” 孛云峰把那些和他一样正在找活干的农民们召集起来,说大伙想多挣就多干。 “早晨6点钟就起床,往往深夜还加班。” 这一次,他挣了400元!他立刻把全家人都接了过来。当时建房工程不多,没那么多工可以做。他去粮食加工厂赊了一车面,去养鸡场赊了鸡蛋,把货卖了再给人家钱。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弟弟在这里帮人家盖房子,饿得不行,吃油蒿子中毒了。拉到医院洗胃才救过来。” …… 1997年7月,闽宁村正式动工。 |
相关阅读:
- [ 12-04]宁夏党政代表团在福建考察
- [ 12-03]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第十八次联席会议在福州举行
- [ 12-01]闽宁对口协作谱写东西合作和扶贫开发新篇章
- [ 08-06]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闽宁对口协作
- [ 06-07]闽宁协作对接会举行
- [ 10-24]闽宁经贸合作推介会昨举行 签约项目53个
- [ 10-23]福建16年累计援助7亿多元帮扶宁夏发展
- [ 10-23]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福州举行慰问演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