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触网”系列报道之一 漳绣触网推广难 建议:小型化发展 绣工正在刺绣。 东南网8月15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文 郑德鸿/图)传统工艺,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代人的乡愁。如今,一些传统工艺正濒临消失,有的正谋求变革。一些传统手工艺者琢磨着告别古旧、老掉牙的刻板印象,借助互联网谋求新生。不过,老行当“触网”,知易行难。即日起,东南网事推出关注“传统工艺触网”系列报道,记录触网之路,汇聚发展点子,为传统工艺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参考。 漳绣民间作坊: 人才老化 企业内力不足 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文川里的“沈艺绣品”是一家传统绣品作坊,今年六十多岁的沈崇洋是漳绣的第二代传人,从事漳绣已有半个世纪。沈崇洋告诉记者,接到的漳绣订单多数是宗教和佛教用品,“收到订单后,我们就开始画图,再分发给绣工做”。据其介绍,由于绣品价格低迷,绣工工资不高,一些绣工逐渐转行,现在作坊里最年轻的绣工也已经四十多岁了。绣工年纪大、眼力差、产量少,客人总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拿到绣品。 近几年,媒体上保护老行当的声音越来越多,借着媒体的东风,沈家也开始在网上承接国内外订单,但一年下来也就只有五六件。 “只有做精品,漳绣的传统工艺才能得到传承与发扬。”作为新一代漳绣传承人,沈崇洋的儿子沈苇明计划通过网络推广打开精品漳绣市场。他想到的第一个网络推广方案是全手工制作漳绣,通过网络推广,使之成为家庭饰品及收藏品。但他也坦承,长期接宗教订单,并不了解当下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不敢进行批量生产。而私人订制的漳绣产品制作时间长、价格昂贵,在网上根本卖不过批发的“大路货”。 沈苇明想到的第二个推广方案,是将漳绣做成类似“十字绣”的休闲项目。孩子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大人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不过,一个成年人要学全漳绣技术,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令人望而却步。 沈苇明的“触网”计划,迟迟未能迈步。 |
相关阅读:
- [ 04-25]漳绣木偶奇遇记——徐氏木偶第七代传人徐昱开讲
- [ 02-03]漳州市图书馆举办漳绣技艺展 展品精致获赞
- [ 10-28]郑密珠:变革漳绣做绣画 将传统技艺变成艺术品
- [ 09-07]龙飞凤舞话漳绣:做精品 让传统工艺传承与发扬
- [ 05-11]传承非遗工艺 漳州丫好小记者探索闽南文化之漳绣
- [ 05-11]传承非遗工艺 漳州丫好小记者探索闽南文化之漳绣
- [ 03-18]漳绣:坚守中走出传承困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