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急救担架,该由谁来抬?

2016-08-15 08:10: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传统工艺触网”系列报道之一

漳绣触网推广难 建议:小型化发展

  绣工正在刺绣。

东南网8月15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文 郑德鸿/图)传统工艺,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代人的乡愁。如今,一些传统工艺正濒临消失,有的正谋求变革。一些传统手工艺者琢磨着告别古旧、老掉牙的刻板印象,借助互联网谋求新生。不过,老行当“触网”,知易行难。即日起,东南网事推出关注“传统工艺触网”系列报道,记录触网之路,汇聚发展点子,为传统工艺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参考。

漳绣民间作坊:

人才老化 企业内力不足

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文川里的“沈艺绣品”是一家传统绣品作坊,今年六十多岁的沈崇洋是漳绣的第二代传人,从事漳绣已有半个世纪。沈崇洋告诉记者,接到的漳绣订单多数是宗教和佛教用品,“收到订单后,我们就开始画图,再分发给绣工做”。据其介绍,由于绣品价格低迷,绣工工资不高,一些绣工逐渐转行,现在作坊里最年轻的绣工也已经四十多岁了。绣工年纪大、眼力差、产量少,客人总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拿到绣品。

近几年,媒体上保护老行当的声音越来越多,借着媒体的东风,沈家也开始在网上承接国内外订单,但一年下来也就只有五六件。

“只有做精品,漳绣的传统工艺才能得到传承与发扬。”作为新一代漳绣传承人,沈崇洋的儿子沈苇明计划通过网络推广打开精品漳绣市场。他想到的第一个网络推广方案是全手工制作漳绣,通过网络推广,使之成为家庭饰品及收藏品。但他也坦承,长期接宗教订单,并不了解当下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不敢进行批量生产。而私人订制的漳绣产品制作时间长、价格昂贵,在网上根本卖不过批发的“大路货”。

沈苇明想到的第二个推广方案,是将漳绣做成类似“十字绣”的休闲项目。孩子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大人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不过,一个成年人要学全漳绣技术,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令人望而却步。

沈苇明的“触网”计划,迟迟未能迈步。

漳绣传承人:

期盼精品漳绣能赢得市场

“我们讲传承,讲复兴,不是一两天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台。”漳绣第七代传承人陈钟辉告诉记者,以前漳绣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有实用价值,但现在的漳绣真正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已经少之又少。“作为现代收藏品,在网上推广非常难。”陈钟辉说。

“北京识货的人比较多。这几年,漳绣在网上的名气挺大,偶尔会有北京人来这里淘货,一幅漳绣可以卖出两三万元。”陈钟辉告诉记者,高价卖出漳绣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机器制作的漳绣,对市场的冲击非常大。“机器刺绣,一百个枕头,一分钟就搞定。可是人工刺绣,至少要绣三四天。目前,漳州‘四漳’高精尖的设计人才不多。我计划个人出资在漳州高新区建立一个‘漳缎、漳绒、漳绣、漳纱’四漳创意园。未来,全国游客到漳州旅游都可以顺带购买正品漳绣。”陈钟辉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漳州市从事漳绣的老艺人共有150人左右。这些老艺人或隶属作坊,或自己制作,他们的漳绣制品主要靠木偶剧团和各类庙宇的需求在苦苦支撑。

建议:

小型化、轻型化、普及化发展

漳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老行当触网,可以学学台湾的做法。他们把清代官服上的胸饰,例如龙凤虎豹鹤等,做成精美的小饰品,绣在孩子们的书包上,在网上销售。“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普及。”该负责人表示,“很多老行当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例如,一幅大的剪纸作品数千元,充其量一个家庭买一幅就够了,销量上不去。小型化、轻型化、普及化,它就能在网上推广,深入百姓生活中。”

该负责人还建议,漳州各大宾馆、办公场所、会议室的台布也可以用漳绣或剪纸之类点缀。“当然,这需要多部门协调。我们可以引进一堆年轻人,用年轻人的角度在网络上传播老行当的故事。大家齐心协力,盘活一个产业,救活一堆老艺人。”该负责人表示。

漳州刺绣>>>

漳州刺绣也称漳州丝绣,又名漳绣,是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绣底料用真丝织品,绣线用真丝线和银金线,针法有70余种,其中空心打只绣和垫凸金线绣是漳绣特技,而双面绣已经失传。漳绣题材有龙凤、人物、动物、花卉、博古等,构图严谨,形象优美,神态生动,具有浮雕效果。绣品主要有龙裙、绣兜、五方旗、堂彩、横楣、桌围等,是寺庙、家庭、戏曲服装里常用到的工艺品,曾畅销海内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