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俩正在制作八宝印泥。 东南网10月8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 文/图)保护“非遗”文化,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如何将“非遗”推广好,不少人又觉得难!然而在漳州,八宝印泥的传承人杨锡伟和女儿却携手展开了双层次作品生产与销售,走出了特别的行销之路——父亲负责高端作品的创作,引领技艺的转化与下移;女儿则落实“互联网+”,为网民谋划可消费的大众产品,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 创新是生存的根基 漳州八宝印泥,是中国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传承人杨锡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的却是一个“变”字:“包括八宝印泥在内的‘非遗’项目,要做大,出路无非就是增加潜在的消费者,增强‘生命力’。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要靠创新,既存留传统手法,又不拘泥前人,顺应时代而变。” 由于企业自身体制和管理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漳州八宝印泥厂曾走过下坡路。杨锡伟接手后,在老秘方的基础上加入了新药材,调整了印泥配方的前后顺序。重获新生的八宝印泥,可以在高至120℃或低至-15℃的极端气温里使用,百年不变色。 杨锡伟介绍,他现在全力以赴,主攻高端印泥的制作。“高端印泥,里面含有大量金箔,不会脱落变色,价格也比较高。”他说。 杨锡伟正计划的另一个“有逼格”的营销,就是用漳州另一个“非遗”产品——克拉克瓷做成印泥的盒子,创造一个双“非遗”产品。“我想用八宝印泥带动别的‘非遗’产品,互相促进。我们还可以在克拉克瓷上创作水仙花,推广漳州文化。在盒子底部刻上年号,未来,它就是一个可以追溯历史的收藏品。凭借这个,我们就能赢得高端市场。”他说。 “非遗”的机会在网上 网络时代来临,80后、90后年轻人的生活更依赖于网络。除了曲高和寡的高端精品,“平民价”的优秀产品也必须大量出现。于是,三年前,杨锡伟力邀正在读大学的女儿杨煜参与到印泥的网络推广上来。 杨煜自小就跟随爸爸做印泥,对产品很熟悉。很快,她就组织一个年轻团队在网上开了两家网店,通过微信、淘宝等工具拓展网络销售。“国内,特别是北方的消费者不太了解八宝印泥。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照片和文字,介绍八宝印泥的历史渊源,使他们对产品有信心。营销方面,则是持续不断地做活动,例如中秋、国庆等节日的促销活动,‘双11’我们也报名了。”她说。 “漳州是个小地方,八宝印泥的推广受很多因素制约。我作为本土漳州人,特别想利用网络推广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一直在摸索哪种产品适合网络行销。会选择网络购物的人,多数是理性的消费者。所以,我就研发推广一些价格低、性价比高,但是又能代表漳州八宝印泥形象的产品。” 杨煜说。 谈及网络销售的收获,杨煜并没有强调销售额,而是更看重与网民的沟通。“开网店的好处就是有评价机制。我们收获好评和肯定,也可以及时收集一些网民的建议。”为了增强黏性,杨煜还开辟微信公众号,发布印泥小常识以及教学视频,教粉丝们使用八宝印泥。杨煜创作的文章里还很“懂行”地结合了“傅园慧”等热点事件,阅读量也很可观。 “文化情怀是我们进行‘非遗’推广的最大动力。我们通过讲好故事将自己的独特形象树立起来。互联网推动‘非遗’产品被更多有文化情怀的人了解,从而使之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杨煜说。 让“非遗”产品走出国门 前不久,在漳州市政府的组织下,杨锡伟与其他“非遗”传承人一起,到马来西亚参加“2016中国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漳州的“非遗”文化。在马六甲,杨锡伟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华人华侨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一些老外也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次去马来西亚,我们就和当地一家企业对接上了,行销漳州的八宝印泥。” “一些日本、东南亚国家的旅行团队,到福建旅游会专程过来拜访我们。看到八宝印泥,他们很激动。也有一些本地人,到美国等国家旅行之前,会购买八宝印泥送给华人华侨。事实上,中国的‘非遗’文化在海外很有市场。对于我们传承人来说,现在最缺的就是海外推广平台。我们真的希望能借助政府力量,将‘非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买卖,是对‘非遗’产品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杨锡伟说。 |
相关阅读:
- [ 10-02]内蒙古非遗展演异彩纷呈 展演时间为国庆假期期间
- [ 08-30]“榕情四海”系列活动在日举行 福州非遗绝活亮相东京
- [ 08-09]传统“七夕”福州喜娘演绎“非遗”传统习俗
- [ 08-07]漆艺名家共话非遗 让漆艺走进人们生活方方面面
- [ 07-26]两岸青年赴宁德体验非遗 感受传统文化独特气韵
- [ 07-05]非遗结合红色革命题材 国内首创传统工艺美术展在福州举行
- [ 07-04]福清市非遗保护名录再添4项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