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代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2016-11-24 08:27: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分享到:

拓展内外开放空间

在全国率先推出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首创非中规车辅助性整改措施、试点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一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通过制度创新吸引企业聚集,收效显著。今年前三季度,江阴口岸进口外贸整车5964辆,同比增长96%。

在省党代会代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宇方成看来,整车进口贸易额的飙升,是当前福建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成果之一。

一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先后启动跨境电商直购进口、整车平行进口、飞机融资租赁、保税展示交易等新业务,加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发展,着力推动我省从外贸大省向强省转变。

宇方成表示,新形势下,福建只有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才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省要注重发挥出口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产业、技术、服务“全产业链”出口,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工作机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福建企业“走出去”。这得到来自经济领域的代表们的一致认同。

“报告两次提到‘走出去’,作为闽企的海外员工,我备受鼓舞。”省党代会代表,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武夷(肯尼亚)有限公司董事陈富强表示。

中国武夷是我省较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这几年在海外,尤其在非洲发展较快。“我们将根据省里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路,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将海外业务从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到投融资、工业化产品、房地产投资等领域,带动我省建工行业转型升级。”陈富强表示。

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离不开金融支持。省党代会代表、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吴国培表示,福建银行业正积极推动金融改革。“我们正在试点扩大人民币对外使用的范围,助力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同时,逐渐放宽进出口企业和对外投资的外汇管理限制。”

福州代表团的代表们在审议中认为,福州将积极抓住福州新区发展的契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推进产城融合,打造带动全省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推进闽台深度融合

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深化两岸特色文化和民间基层交流,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省党代会代表,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素珍深有感触。她表示:“现在闽台民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基层工作者也能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出一份力。”

据介绍,两年前,金尚社区与台北文山区忠顺里社区启动共建。之后,作为日常交流活动,不少台湾青年带着首饰设计等项目来展示。“我们很惊讶于他们的创意,于是推动辖区内的惠和石文化园与他们对接,现在他们都对来厦门创业充满信心。”陈素珍说。

一年多来,围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战略定位,我省发挥对台优势,不断创新两岸合作机制,在推动两岸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先行先试,对台合作新窗口的作用逐渐显现,闽台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

吸引大量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是闽台深度融合发展结出的硕果之一。如今,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都已搭建了较为成熟的两岸青创基地等就业创业平台。平潭片区台湾创业园还在全国首创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定向、定点、定制”的服务模式,截至9月底,已引进企业115家。

随着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和试点签发电子台胞证、台车入闽常态化等举措的实施,如今闽台两岸往来更便利。同时,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到医疗、教育、建筑、旅游、人力资源等领域,更加吸引众多新台企抢占先机。

省党代会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文耀对报告提出的“全力支持平潭开放开发,积极探索对台合作新机制”表示振奋。他认为,平潭当前最重点的任务就是用足用好政策,一手抓项目建设、开放开发,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必须要在对台深度融合新机制方面进行破题,通过加强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等措施,让更多台湾同胞来到平潭,建设共同家园。”

省党代会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认为,随着中央新批7个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更多挑战。“进一步在对台这一福建特色上做文章,大力实施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支持在闽台资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两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依旧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