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等生"打造福建样板(下)
2017-03-08 07:25: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赵舒文 |
分享到:
|
创新环境管理体制 以新思路谋求新突破 小康社会必须要加快发展,但也随之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压力。在环境质量长期高位运行的高起点上,如何逆势突破?福建孜孜求索,奋楫勇进。 生态红线作为百姓的“生命线”、生态环境的“保障线”、法律法规的“高压线”,福建不断强化规划源头管控,以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多规合一”,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实行差别化开发与保护政策,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形成沿海加快产业集聚、山区重点保护生态的发展格局,做到全省“一盘棋”。同时,根据中央将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尽快修订我省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和配套制度,强化红线的刚性约束。 借助“互联网+”,福建还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云平台建设,建设全省统一的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形成纵向连接县—市—省—国家,横向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各相关部门的监测大数据网络。只要打开手机APP,身边空气、水的质量及辐射等生态环境数据一目了然;如果发现污染,执法部门可第一时间精准揪出污染源。 在降低环境保护的压力上,主动把关口前移;在破解环境高位运行短板上,福建始于“问”,却不止于“答”,环境质量会商机制便是一例。 以问题为导向,不仅要分析数据,还要找到数据背后的污染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目前,福建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定期会商和应急会商相结合的机制,动态掌握环境质量状况,确保精准实施环境治理措施。 瞄准问题,切中要害,对症下药,各地根据会商提出的建议,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一些地区的小流域污染、空气质量的问题迎刃而解。 让子孙后代永享“清新福建”,自然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 早在2014年,福建省就取消了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2016年,福建在各设区市陆续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GEP核算等试点工作。今年,福建计划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向全社会公开评价结果。用制度引导和督促地方政府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环保责任底线。 去年,莆田市和闽清县、仙游县、光泽县“生态审计”拉开帷幕,领导干部离任要审“生态账”。今年起,全省全面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意味着,今后,领导干部执政期间如果所辖地区发生严重生态污染问题,即使离任了也将承担责任。 在龙岩,汀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在探索“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机制中投石问路,把水质考核结果和规划项目实施情况作为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之一,用经济杠杆倒逼水质改善,打破了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格局。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福建还出台《关于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实施意见》,促使赔偿义务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目前已经在厦门、泉州等地开展试点。 …… 根据部署,今年我省还将推进建立绿色金融制度、建立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等17项重点改革任务。 |
相关阅读:
- [ 03-07]福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等生"打造福建样板
- [ 03-07]福建加强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 [ 02-22]宁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 现有3个国家级11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 [ 01-13]集美:加大生态文明建设 跻身“国家生态区”
- [ 12-29]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