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屏南甘棠乡漈下村:乡村文创 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2017-05-05 08:15: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已有7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因为贫穷闭塞,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原本1700多人的村庄,只剩下不到500人,古老的村庄日渐衰落。

正在写生的老大爷

返乡:重新发现家乡的美

村庄里每个人的变化也在悄然影响着整个村庄的面貌。

前几年,村民们都在村口盖起水泥砖瓦的新房子,祖传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而现在,随着游客的到来,村民们纷纷开始修整旧宅,拯救自己的祖屋。

在漈下村小溪两岸,锯木头、凿大梁的各种木工活的声音此起彼伏。沿溪而上,村子深处靠近山边的一片老房区仿佛变身成了一个木工场。

61岁的甘景社之前在厦门打工,今年特意回来修缮原本已经漏水、没法住人的老宅子,打算不再出去打工了。“古宅是祖上留下来的,把它修好了,心也安定了,精神也有寄托了,还能搞民宿挣钱,真好。”老甘说。

62岁的甘春潮也是最近才回到村里干活。他17岁开始学习木工,可是后来因为干这行没赚头,便到外地锯木板,说起来有整整26年没有接触这个老手艺了。现在因为村里很多人要修老宅,他的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漈下村选择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领域也宽广起来。阿甘11岁就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后来在上海做了20多年的木材生意。大城市打拼的辛苦让他倍感压力,去年过年回家,他发现村里变化很大,人气旺起来了,便和妻子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开了间咖啡馆,还打算在村里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带着乡亲们用传统方法种植,创出自己的品牌来。

探寻:持久致富之路

今年初,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欢聚一堂,在漈下村举办盛大的“漈下古村文化艺术节”。村民们穿起最漂亮的衣服,迎接八方来客,他们像明星一样,自信地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自豪地介绍家乡的古老历史,也讲述着这两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屏南县县长王旭东说,传统村落怎么焕发生命力?要想留得住乡愁,关键在于文化。屏南众多传统村落,没有太多的商业化气息在里面,他们更多的是让大家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也是一条可以持久致富的路。

据介绍,屏南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就有15个,还有省级传统村落8个。现在,屏南正在探索一条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复兴古村落的发展道路。县里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的财政配套资金,在几个古村中开掘出民俗、摄影、美食等多个主题,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古老村庄焕发出新活力。

现代文创产业的进驻,使漈下村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也重新激活了村里沉淀百年的传统文化。因为画画,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空闲的时候没有人打麻将了,而是围在一起切磋画技。来到村里的游客多了,很多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索性一住就是几个月,更有一些年轻人留了下来,成了漈下小学的老师。年轻人的到来给漈下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孩子们的课堂也变得与众不同了起来。他们在山野中学诗歌,在古老的书院里弹琴。逢年过节,大家还会策划演出,排演节目,表演村里世代相传的虎桩拳法,腰鼓、地方戏等各种文化活动也开始兴盛,原本冷清的村庄日益活跃起来。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