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些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等“海丝”沿线国家参展商不仅带来的商品吸引人,而且他们独特的“生意经”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来自非洲马里的Simpara Fatoumata正在向顾客介绍产品 产品质量好、价格要公道 Panta Youba Nath是来自尼泊尔的参展商,他带来的产品是丝巾和手工艺品。在他的展位前,不时有人前来询问丝巾价格、材质等。在展位前已经用汉字写着“尼泊尔羊绒”几个大字,当顾客问起时,他就会指着上面的文字。Panta几乎不会中文,他跟记者说道:“just a little Chinese”。虽然如此,但是面对顾客,Panta还是能把具体的价格数字说的很清楚。“250一条”“230,OK” Panta对记者说,做生意语言不是障碍,都可以克服,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要好,服务态度,价格要公道。在跟记者交流时,他不时拿出手机用软件将他的话翻译成中文,虽然有些语句不通,但是基本能看清大概意思。 Panta第一次到中国来参展,但是他对中国的时事还略知一二。“丝绸之路经过尼泊尔,我们自己生产的丝绸产品,原材料有的就是通过中国运到当地;现在提出‘一带一路’,今后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