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科教文卫 > 正文

名家谈《三坊七巷赋》:下了大功夫 可以再打磨

2017-06-01 10:55:30 林颖颖 曾群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赵舒文   我来说两句

□延伸阅读

“赋”究竟华丽在哪?

说起“赋”,现代大多数人比较陌生,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赋”就产生了。

“红学”研究者、国学者西岭雪称,赋这种文体最早大约从西周开始出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诗经》有“风、雅、颂、赋、比、兴”六义,赋便是其中一种表现手法。福建的“闽学一号”朱熹给它的定义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铺陈记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说的排比的修辞方法。

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以“楚辞”闻名,但他也善赋,用大量排比、形容,让赋显得更华丽无比。这时候,赋成为文人们有意识的创作文体,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继承者就有他的学生“美男子”宋玉。

到了汉代,赋成为官方文体,称“汉赋”,这种文体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记录盛会,创作方法更加华丽,但总结起来,无非是用排比句——对仗这种创作方法,长短句对仗、大量修辞的对仗,重描写铺排、形容修饰。汉之后,这种文体就逐渐衰落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