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福建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2017-08-17 07:30: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赵舒文  
分享到: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

●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明确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福州市、厦门市在2017年底前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其他设区城市在2018年底前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609万亩,确保建成1176万亩高标准农田

●明确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和管理技术要点,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明确省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

东南网8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16日,省长于伟国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研究通过《关于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研究通过《福建省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和管理技术要点》《福建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和全国林改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林改正确方向,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以民为本,系统总结林改经验,持续深化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完善林业保护、服务、科技、管理、生态、产业等体系,拓展“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改革成果,更好地为全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让改革释放强大的生产力,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要创新生态保护和建设模式,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创新林业生产经营模式,继续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创新林业投融资支持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创新林业管理服务模式,健全林业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6%,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00亿元,“十三五”末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全省覆盖。

会议指出,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把黑臭水体治理纳入河长制加以实施,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考核问责,建设-维护-管理并进,推动市场化运作,建立长效机制。2017年全省新建改造城区污水管网1500公里以上,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福州市、厦门市在2017年底前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其他设区城市在2018年底前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会议指出,耕地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按照“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609万亩,确保建成1176万亩高标准农田。

会议指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态、促进城镇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生态优先、优化布局的原则,综合协调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及各类空间规划,优先保护各类重要的生态空间和生态资源。2017年底前,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和省级市县空间规划试点城市要完成划定工作,其余市县应于2018年底前完成划定工作。

会议强调,宪法宣誓是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依法履职尽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国家赋予职责的重要仪式。实施办法明确了宣誓人员范围、宣誓誓词、宣誓组织实施、宣誓仪式及其他有关要求。实施办法要求,省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省政府各部门任命的处级领导职务国家工作人员,都应当在任命后进行宪法宣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