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海的文章” 宁德大黄鱼“游”上餐桌
2017-08-23 09:42:5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房小奇 赵舒文 |
分享到:
|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宁德三都澳的茫茫海域,渔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这片壮阔的“海上浮城”上,渔排交织、网箱罗列,绵延数十平方公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 很多人并不知道,一度濒危的珍贵鱼种闽东大黄鱼,正因为1991年人工养殖获得成功,才能源源不断地“游”上餐桌,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带动诸多相关产业发展,闽东大黄鱼经济得以延续。 这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关心和推动有很大关系。 “习书记对宁德发展海水养殖的思路十分清晰,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回首过去,今年77岁、2014年初才正式退休的“大黄鱼之父”刘家富仍倍感振奋。 1988年6月,习近平调任宁德,当时闽东地区以“农林渔”为主,他对如何以科技提升第一产业发展水平非常关注。 宁德是“大黄鱼之乡”,具有大黄鱼在此地产卵的独特优势。然而,野生大黄鱼毕竟有限,大黄鱼如果想常吃常有,唯一的路径就是发展人工养殖,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还没人涉足这一领域。 1985年开始担任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刘家富,致力于研究大黄鱼人工养殖多年,但遇到不少困难。当时,很多人对人工养殖大黄鱼有没有价值、能不能搞成,还存在不少争议。1987年后,站里的科研工作遇到了经费严重短缺等难题,面临半途而废的危险。 困境之下,刘家富想到了向当地党委政府求助。1988年12月1日,他写成《关于开发闽东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报告》,提出了闽东海域石斑鱼等珍贵海水鱼类的资源保护、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开发等问题,以及他在这些方面的思考。 刘家富将报告寄给宁德地委,习近平得悉后十分重视,在报告上批示:“应把网箱养殖珍贵海鱼当作星火计划发展,并争取上级和海外投资。”他还提出,要集中资源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大黄鱼不能人工养殖的问题。 有了习书记的支持鼓励,刘家富主持的大黄鱼人工育苗量产及其养殖应用技术研究于1990年顺利完成。此后,由省科委上报国家科委,1991年7月,大黄鱼网箱养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委农业“星火计划”专项贷款。经科技人员不断攻关,大黄鱼人工养殖成功,推进了产业化,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此后,大黄鱼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宁德也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目前,全国80%以上的大黄鱼产自宁德,年产值超过60亿元;“宁德大黄鱼”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不仅是大黄鱼,对靠海的宁德如何依靠科技做好“海的文章”,习近平也十分关心。 1989年8月,习近平在宁德地区上半年经济工作分析会议上强调指出:“山海资源开发要向深度、广度进军。地区要研究一些鼓励山海资源开发的政策。”在他的推动下,全区渔业加工生产势头强劲,以对虾为拳头产品的海产品加工带动整个加工业的发展,成为闽东大宗出口商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德的渔业加工从几十个小型加工作坊发展到现在300多家企业,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宁德水产品源源不断销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